奔亡道中五首(其一)

苏武天山上,田横海岛边。

万重关塞断,何日是归年?

亭伯去安在?李陵降未归。

愁容变海色,短服改胡衣。

谈笑三军却,交游七在疏。

仍留一只箭,未射鲁连书。

函谷如玉关,几时可生还?

洛川为易水,嵩岳是燕山。

俗变羌胡语,人多沙塞颜。

申包惟恸哭,七日鬓毛斑。

淼淼望湖水,青青芦叶齐。

归心落何处,日没大江西。

歇马傍春草,欲行远道迷。

谁忍子规鸟,连声向我啼。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先]韵

翻译

田横曾经逃亡到海岛上,苏武曾被放逐到荒无人烟的北边。
如今关塞重重,交通又被战火阻断,真不知哪一年才能返回自己的家园。
辞官而归的崔亭伯如今在什么地方?反正李陵投降自奴匈奴是死在了他乡。
海水也和我一样的满面愁容,看那中原之人已换上了胡装。
我本来也有鲁仲连谈笑间退敌的良策,无奈所交往的权在疏远了我。
但我心里仍保留一只退敌的箭,总有一天把鲁仲连助齐攻燕的战书发射出去。
中原的沦陷,函谷关已成了玉门关;收复无望,不知何年何月我还能从那里进入长安。
洛水已经变成了易水,嵩山也已被视作了燕山。
人们的面容都带着塞外的风沙,中原人也操着羌胡的语调。
现在有的只是申包胥的终日痛苦,哭得两鬓斑白也是枉然。
湘水淼淼一望无际,青青的声芦叶在整齐地生长。
我的思乡之情归到哪里?就在那大江之西、日落的地方。
这遥远的行程已不知该奔向何处,也只好先歇马在这嫩绿的草地旁。
更不能让人忍受的是那杜鹃鸟的叫声,声声凄苦断人心肠。

注释

“苏武”句:苏武,字子卿,西汉时人.出使匈奴,被扣留,在北海牧羊十九年始归。
此句以天山借指匈奴所居之地,不是实指。
田横:战国齐田氏之后。
亭伯:即崔骃,其字亭伯,东汉时人。
曾任车骑将窦宪主簿,后让他出任长岑县令,自以为远去,不得意,于是辞官而归故里。
李陵:字少卿,与苏武同时代人。
汉武帝时为骑都尉,率兵出击匈奴,被困投降,汉朝族灭其家,李陵病死匈奴。
短服:此指胡服。
七在:泛指把持朝政的在族。
“仍留”二句:用鲁仲连助田单攻聊城事。
玉门关,属敦煌郡,今沙州也。
去长安三千六百里,关在敦煌县西北。
函谷,关名,战国时秦置,故址在今河南灵宝东北。
玉关:即玉门关,汉武帝置,故址在今甘肃西北小方盘城。
洛川:洛水,即今河南黄河支流洛河。
易水:在今河北省北部,发源于易县,南入拒马河。
嵩岳:即嵩山。
燕山:燕山山脉,在河北平原北侧,由潮白河口到山海关,东西走向。
俗变羌(qiāng)胡语,人多沙塞颜。
申包:指申包胥。
淼淼:水大貌。
《广韵》:“淼,大水也。

子规:即杜鹃鸟,鸣声哀苦,好像在叫“不如归去”,使客居他乡之人心生凄恻。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游子思念之情的诗句,出自唐代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笔下。诗中通过历史上两位忠诚不屈的人物苏武和田横来表达自己的哀愁。

"苏武天山上"一句,提及西汉时期的苏武,他曾在大漠北度过19年的流放生活,因为忠心不渝,最终归国。这里借苏武之事,映射诗人自己远离家乡、漂泊异地的心情。

"田横海岛边"则是指战国时期的田横,他为避秦兵之乱,曾隐居于海岛上。这一人物形象在此被用来比喻诗人自己的寂寞和孤独。

接着两句"万重关塞断,何日是归年。"则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和对自由回归的迫切期盼。在这里,“万重”形容关塞之多,如同心灵被无数重重困扰;“何日是归年”则是在询问什么时候才能结束流亡生涯,回到温暖的家园。

整体来看,这两句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引用和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深沉而又淡远的情感氛围,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归乡的渴望。

收录诗词(1046)

李白(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 字:太白
  • 号:青莲居士
  • 生卒年:701年-762年

相关古诗词

奔亡道中五首(其二)

亭伯去安在,李陵降未归。

愁容变海色,短服改胡衣。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微]韵

奔亡道中五首(其三)

谈笑三军却,交游七贵疏。

仍留一只箭,未射鲁连书。

形式: 五言绝句 押[鱼]韵

舍利弗

金绳界宝地,珍木荫瑶池。

云间妙音奏,天际法蠡吹。

形式: 五言绝句 押[支]韵

钓滩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

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

形式: 五言绝句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