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一甓真如博浪锤,事机不偶亦空施。
降城未分身无用,骂贼犹知舌可为。
膏火愿延三日死,海天能信六龙之。
长檐街上春秋祀,李邺魂应愧此祠。
这首诗名为《唐琦》,作者是明代的沈周。诗中以“一甓真如博浪锤”起笔,形象地比喻唐琦的英勇,暗示他像秦末陈涉投掷的博浪椎一样,试图以一己之力改变局势。然而,“事机不偶亦空施”表达了对唐琦未能成功扭转乾坤的遗憾,尽管他有壮志豪情。
接下来的两句“降城未分身无用,骂贼犹知舌可为”,描绘了唐琦在战败后,即使无法再战斗,但仍坚持用言语表达对敌人的愤怒和不屈,显示出他的骨气和坚韧。
“膏火愿延三日死,海天能信六龙之”进一步深化了他的忠诚与决心,即使面临死亡,也希望燃烧自己照亮他人,如同烛火般照亮黑暗,坚信自己的理想会得到上天的回应。
最后两句“长檐街上春秋祀,李邺魂应愧此祠”,表达了人们对唐琦的怀念和敬仰,他在死后仍被人们祭祀,连李邺这样的历史人物都感到惭愧,因为他的精神超越了时间,成为后人崇敬的对象。
总的来说,这首诗赞扬了唐琦的英勇、忠诚和坚韧,同时也寓含了对英雄命运的感慨和对后世影响的深思。
不详
白石翁、玉田生、有居竹居主人等。汉族。生於明宣德二年,卒於明正德四年,享年八十三岁。不应科举,专事诗文、书画,是明代中期文人画“吴派”的开创者,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并称“明四家”。传世作品有《庐山高图》、《秋林话旧图》、《沧州趣图》。著有《石田集》、《客座新闻》等
荷之跋之,函历阻脩。怀之涉之,函经横流。
生死肉骨兮,天既罔求。俾我首丘兮,岂天固酬。
惟山有狐,惟水有龙。实能侮骨,其割为朋。
虽朋其割,终不我离。微母之灵,儿曷能为。
父还儿迎,越彼西疆。既达我宇,其喜洋洋。
亦酌我酒,其乐融融。惟天之德,维家之庆。
惟溲之浊,我心惟惕。惟溲之湜,我心惟怿。
彼胡然哉,孔系于疾。爰度爰徵,爰修饮食。
以夕以日,我心弗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