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咏(其十)

行行向京雒,冠盖织古今。

疲极或慨息,偶云慕泉林。

长揖挽之去,至竟非其心。

朝来出门望,车迹恐不深。

惊流少潜鱼,疾飙无安禽。

亮矣子陵钓,悯哉嵇生琴。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鉴赏

这首诗《杂咏(其十)》由清代诗人黄景仁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对古代文人志士的追思与感慨。

首句“行行向京雒,冠盖织古今”,描绘了一幅古代文人学者纷纷前往京城洛阳的情景,冠盖如云,织就了历史的长卷,既展现了古代文化的繁荣,也暗示了文人对知识和理想的追求。

接着,“疲极或慨息,偶云慕泉林”两句,以文人的疲惫与叹息,表达了他们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对远离尘嚣、回归山林的渴望。

“长揖挽之去,至竟非其心”则揭示了文人在现实与理想之间的挣扎,他们表面上顺应世俗,但内心深处却难以割舍对自由与宁静生活的追求。

“朝来出门望,车迹恐不深”一句,通过清晨出门时的观察,进一步强调了文人对现实的无奈与对未来的迷茫。

“惊流少潜鱼,疾飙无安禽”运用比喻,将文人比作在湍急河流中挣扎的鱼和被疾风追逐的鸟,形象地描绘了他们在复杂社会环境中的艰难处境。

最后,“亮矣子陵钓,悯哉嵇生琴”以古代两位著名的隐士——严子陵和嵇康为例,表达了对古代文人坚守自我、追求精神自由的敬仰与同情,同时也暗含了对当代文人处境的深切关怀。

整首诗通过对古代文人生活状态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个人与社会关系的深刻思考,以及对传统文化价值的认同与传承。

收录诗词(1183)

黄景仁(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清代诗人。一字仲则。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负诗名,为谋生计,曾四方奔波。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后授县丞,未及补官即在贫病交加中客死他乡,年仅35岁。诗负盛名,为“毗陵七子”之一。诗学李白,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诗极有特色。亦能词。著有《两当轩全集》

  • 字:汉镛
  • 号:鹿菲子
  • 籍贯: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
  • 生卒年:1749~1783

相关古诗词

杂咏(其十一)

浮海去南越,望古建德国。

渺怀结衣冠,怆虑动颜色。

谁知此中人,出入惟作息。

渊明有心人,归拟避秦客。

千载桃花源,想象遗民宅。

自崖讵能从,问津信何益。

无怀与葛天,吾将共晨夕。

形式: 古风

杂咏(其十二)

中庭有劲草,烈烈凌寒霜。

及至众芳发,努力媚春阳。

奇质无可见,一心与物忘。

嗟彼硗硗者,先时自摧伤。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杂咏(其十三)

修修孤生木,丛丛蔽荆棘。

何意来良工,空山遂物色。

雕弧成方圆,顾盼与修饰。

芬芳袭衣綦,尘垢幸拂拭。

在物匪可耽,幸伴君子侧。

宛转望君知,莫忘本性直。

遗簪与敝帷,千载钦亮德。

形式: 古风 押[职]韵

杂咏(其十四)

胡粤异哀乐,春鸟亦殊音。

晓牖展晴荫,飞鸣递檐阴。

闻见异乡土,共此当春心。

万物欣有托,吾嗟竟安任。

形式: 古风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