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发鄞江北渡寄崔韩二先辈

南北信多岐,生涯半别离。

地穷山尽处,江泛水寒时。

露晓蒹葭重,霜晴橘柚垂。

无劳促回楫,千里有心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南北的道路确实多分歧,我的人生大半都在与人分离。
到了大地的尽头山岭消失的地方,正是江水漫溢寒意正浓的时节。
清晨露珠使芦苇更加沉重,霜后晴天里橘子和柚子低垂。
不必急于催促返回的船桨,因为千里之外的我们心中已有约定的期许。

注释

南北:指地理上的南方和北方。
信:确实,的确。
多岐:有很多分岔路。
生涯:人生的历程。
半别离:大部分时间都在与人分别。
地穷:大地的尽头。
山尽:山岭消失。
江泛:江水泛滥,这里形容江面宽阔。
水寒:水温寒冷,也隐含心情的凄凉。
露晓:早晨的露水。
蒹葭:一种水边的植物,如芦苇。
重:因沾湿而显得沉重。
霜晴:下霜后的晴朗天气。
橘柚:橘子和柚子,此处代指果树。
垂:果实累累,下垂的样子。
无劳:不必。
促回楫:急忙划桨返回。
千里:形容距离遥远,也比喻深厚的友谊或期望。
心期:心中的期待,相互之间的约定。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早晨从鄞江北岸渡河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友的思念之情。首句“南北信多岐”写出了信息传递的不便,反映了当时通信的困难和诗人心中的牵挂。接着,“生涯半别离”表现了诗人对于朋友或亲人的分离感受。

第三、四句“地穷山尽处,江泛水寒时。露晓蒹葭重,霜晴橘柚垂”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营造出一个秋末初冬的萧瑟氛围。诗人将自己置身于大自然之中,感受到季节的变换和水面的冷清,从而更加强化了内心的孤独与寂寞。

最后两句“无劳促回楫,千里有心期”表达了诗人不急于归途的心境,因为他知道即使相隔千里,也有着对亲友深厚的情感相连。这里的“心期”包含了时间上的约定和情感上的寄托,是诗人对于未来重逢的期待和承诺。

这首诗通过景物描写和内心感受的交织,展现了作者深沉的离别之愁以及对远方亲友的牵挂与思念。

收录诗词(513)

许浑(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其一生不作古诗,专攻律体;题材以怀古、田园诗为佳,艺术则以偶对整密、诗律纯熟为特色。唯诗中多描写水、雨之景,后人拟之与诗圣杜甫齐名,并以“千首湿,杜甫一生愁”评价之。成年后移家京口(今江苏镇江)丁卯涧,以丁卯名其诗集,后人因称“许丁卯”。许诗误入杜牧集者甚多。代表作有《咸阳城东楼》

  • 字:用晦(一作仲晦)
  • 籍贯: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
  • 生卒年:约791~约858

相关古诗词

晓过郁林寺戏呈李明府

身闲白日长,何处不寻芳?

山崦登楼寺,溪湾泊晚樯。

洞花蜂聚蜜,岩柏麝留香。

若指求仙路,刘郎学阮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朗上人院晨坐

簟凉襟袖清,月没尚残星。

山果落秋院,水花开晓庭。

疏藤风袅袅,圆桂露冥冥。

正忆江南寺,岩斋闻诵经。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青]韵

留别赵端公

海门征棹赴龙泷,暂寄华筵倒玉缸。

箫鼓散时逢夜雨,绮罗分处下秋江。

孤帆已过滕王阁,高榻留眠谢守窗。

却愿烟波阻风雪,待君同拜碧油幢。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江]韵

留题李侍御书斋

昔话平生志,高斋曾见留。

道孤心易感,恩重力难酬。

独立千峰晓,频来一叶秋。

鸡鸣应有处,不觉泪空流。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