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陈恭尹在明末清初时期所作的《春感十二首次王础尘》系列之一的第三首。诗中充满了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
首句“春归长怯楝花风”,描绘了春天的离去伴随着楝花的微风,暗示着美好事物的短暂与易逝。接着,“人世宁堪号作翁”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老去的无奈和哀叹,感叹人世间难以承受老年的到来。
“老去朱颜谁复少,西沉红日有时东。”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朱颜不再、红日西沉东升为喻,形象地展现了生命的无常和时间的无情。
“攀髯无药留轩帝,存种何方学窦融。”这两句则运用典故,表达了对无法挽留时光、无法改变命运的无奈。通过“攀髯”(抓住须发)和“轩帝”(传说中的黄帝)的典故,以及“窦融”(汉代名臣)的故事,诗人表达了自己希望找到延长生命或改变命运的方法,但最终发现这不过是徒劳的幻想。
最后,“一任浮云自舒卷,必无欺我是苍穹。”诗人以自然界的景象作为比喻,表示自己愿意接受命运的安排,相信上天不会欺骗他。这一句体现了诗人面对人生无常时的豁达态度和对命运的深刻理解。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历史典故的引用,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短暂、时光易逝的感慨,以及在面对无常命运时的无奈与豁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