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春感十二首次王础尘(其五)》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陈恭尹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对时光流逝、自然更迭以及人生哲理的深刻感悟。
首联“桑榆回首望朝晖,隙驷光阴迅若飞”以“桑榆”比喻晚年,回首往昔,朝阳初升,象征着新生活的开始,而“隙驷”则形容时间如白驹过隙,快速流逝,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易逝的感慨。
颔联“一世有言同结舌,百年无日不开扉”中,“一世”与“百年”对比,强调了时间的漫长与短暂,无论是一生还是百年,总有结束之时,暗示了人生的有限性。同时,“有言同结舌”与“无日不开扉”形成鲜明对比,前者意味着言语的限制与无奈,后者则象征着生活的无限可能与开放,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颈联“每愁酒尽莺花满,预喜春生笋蕨肥”描绘了春天的景象,酒尽象征着欢聚的结束,莺花满则展现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而“预喜春生笋蕨肥”则表达了对新生事物的期待和喜悦,反映了诗人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尾联“击壤自今歌帝力,杖藜还著住山衣”引用了《击壤歌》的故事,表达了对帝王之力的颂扬,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归隐山林、享受自然之乐的生活态度。其中,“击壤”象征着百姓的安居乐业,“杖藜”则是诗人自居的形象,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和的生活哲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生哲理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时间、生命、自然与社会关系的深刻思考,以及在繁华与静谧之间寻求心灵平衡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