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感十二首次王础尘(其五)

桑榆回首望朝晖,隙驷光阴迅若飞。

一世有言同结舌,百年无日不开扉。

每愁酒尽莺花满,预喜春生笋蕨肥。

击壤自今歌帝力,杖藜还著住山衣。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鉴赏

这首诗《春感十二首次王础尘(其五)》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陈恭尹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对时光流逝、自然更迭以及人生哲理的深刻感悟。

首联“桑榆回首望朝晖,隙驷光阴迅若飞”以“桑榆”比喻晚年,回首往昔,朝阳初升,象征着新生活的开始,而“隙驷”则形容时间如白驹过隙,快速流逝,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易逝的感慨。

颔联“一世有言同结舌,百年无日不开扉”中,“一世”与“百年”对比,强调了时间的漫长与短暂,无论是一生还是百年,总有结束之时,暗示了人生的有限性。同时,“有言同结舌”与“无日不开扉”形成鲜明对比,前者意味着言语的限制与无奈,后者则象征着生活的无限可能与开放,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颈联“每愁酒尽莺花满,预喜春生笋蕨肥”描绘了春天的景象,酒尽象征着欢聚的结束,莺花满则展现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而“预喜春生笋蕨肥”则表达了对新生事物的期待和喜悦,反映了诗人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尾联“击壤自今歌帝力,杖藜还著住山衣”引用了《击壤歌》的故事,表达了对帝王之力的颂扬,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归隐山林、享受自然之乐的生活态度。其中,“击壤”象征着百姓的安居乐业,“杖藜”则是诗人自居的形象,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和的生活哲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生哲理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时间、生命、自然与社会关系的深刻思考,以及在繁华与静谧之间寻求心灵平衡的生活态度。

收录诗词(1900)

陈恭尹(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初号半峰,晚号独漉子,又号罗浮布衣,汉族。著名抗清志士陈邦彦之子。清初诗人,与屈大均、梁佩兰同称岭南三大家。又工书法,时称清初广东第一隶书高手。有《独漉堂全集》,诗文各15卷,词1卷

  • 字:元孝
  • 籍贯:广东顺德县(今佛山顺德区)龙山乡
  • 生卒年:1631 ~1700

相关古诗词

春感十二首次王础尘(其六)

天池古昔是南隅,闻说鲲鹏有令图。

水变蓬瀛今已浅,石填精卫合教枯。

关封西汉曾黄屋,鼎峙东吴自赤乌。

莫笑霸王非善计,荒陵人尚禁樵苏。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春感十二首次王础尘(其七)

昨日宣防尚筑堤,今朝函谷欲封泥。

安攘举世俱无策,桃李公门别有蹊。

老去情怀多作恶,春来朋酒直须携。

扁舟不厌乘流去,洗耳先寻饮犊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春感十二首次王础尘(其八)

只为平生志未灰,罗浮家近是蓬莱。

曾窥抱朴书千首,易得安期枣一枚。

峰顶三更时见日,村前十月早开梅。

期君共隐谁宾主,浊酒相欢不厌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春感十二首次王础尘(其九)

黄龙苍兕各成尘,云物犹依故国新。

击楫临流虚往事,据鞍雄盻又何人。

三灵此日应移卜,五岳何年复贡珍。

记得斗牛曾伐岁,越王勾践合焦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