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宅

主人何处独裴回,流水自流花自开。

若见故交皆散去,即应新燕不归来。

入门缭绕穿荒竹,坐石逡巡染绿苔。

应是曾经恶风雨,修桐半折损琴材。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翻译

主人为何独自在这里徘徊,流水兀自流淌花朵自开。
如若见到老朋友都已离散,想必新来的燕子也不会回来。
走进门庭曲折穿过荒芜的竹林,坐在石头上迟迟不离去,沾染了绿色的青苔。
应该是经历过猛烈的风雨,高大的梧桐树半折损,破坏了制作琴的良材。

注释

主人:指居所的主人。
裴回:同徘徊,来回走动,表示心事重重或犹豫不决。
流水:自然流动的水。
自开:形容花儿自然而然地开放,无人欣赏。
故交:老朋友,旧相识。
散去:离开,分散。
新燕:春天新来的燕子,常用来象征家的温馨和回归。
不归来:不会回来,暗示人去楼空的凄凉。
入门:进入门内。
缭绕:弯曲而缠绕,形容路径曲折。
荒竹:荒芜、无人打理的竹子,表现环境的荒凉。
坐石:坐在石头上。
逡巡:迟疑不前,徘徊的样子。
绿苔:长在石头或地面上的绿色苔藓,显示久未有人迹。
应是:应该是,表示推测。
曾经:以前经历过。
恶风雨:猛烈的风雨,比喻生活中的困难或挫折。
修桐:高大挺拔的梧桐树。
半折:折断一半。
损琴材:损坏了原本可用作制作琴的材料,比喻美好事物的毁坏。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凄凉的意境,主人对着一处荒废的旧宅,感慨万千。"裴回"一词,常用来形容人走远去之状,这里暗示着主人独自一人站在这个已经被人遗忘的地方。

"流水自流花自开"两句,则是对自然景物的一种描写,无论世事如何变迁,大自然的运行总是无常的。水流不息,花开花落,这是一种超然于世俗之上的生命力,也映照出了主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若见故交皆散去, 即应新燕不归来"表达了对旧友旧事的怀念和对未来变化的无常感。旧日的情谊随风而逝,新的欢聚又如何能够长留?这是一种对于过往记忆的珍惜以及对于未来的无奈。

"入门缭绕穿荒竹,坐石逡巡染绿苔"则是主人在废宅中徘徊的情形。这里的荒竹、石头与绿苔,都成了主人情感寄托的载体。在这被人遗忘的地方,他似乎找到了一种独特的安慰。

最后两句"应是曾经恶风雨,修桐半折损琴材"则更深化了废宅的凄凉。"曾经恶风雨"可能暗指这个地方曾遭受过风雨的洗礼,而"修桐半折损琴材"则是一种比喻手法,修理被风雨摧残的桐树,却发现它已经无法再次成为制作琴瑟的良材。这里的"桐"和"琴材"都是文化上的象征,它们的破损代表了艺术与文化在时间流逝中所遭受的磨损。

整首诗通过对废宅场景的描绘,表达了一种深沉的历史感和文化的凄凉,以及个人情感与自然界的交融。

收录诗词(341)

方干(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擅长律诗,清润小巧,且多警句。其诗有的反映社会动乱,同情人民疾苦;有的抒发怀才不遇,求名未遂的感怀。文德元年(888年),客死会稽,归葬桐江。门人相与论德,谥曰“玄英先生”,并搜集他的遗诗370余篇,编成《诗集》传世。《全唐诗》编有诗6卷348篇。宋景佑年间,范仲淹守睦州,绘像于严陵祠配享

  • 号:玄英
  • 籍贯:睦州青溪(今淳安)
  • 生卒年:809—888

相关古诗词

经周处士故居

愁吟与独行,何事不伤情。

久立钓鱼处,唯闻啼鸟声。

山蔬和草嫩,海树入篱生。

吾在兹溪上,怀君恨不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茅山赠洪拾遗

圣代谏臣停谏舌,求归故里傲云霞。

溪头讲树缆渔艇,箧里朝衣输酒家。

但爱身闲辞禄俸,那嫌岁计在桑麻。

我来幸与诸生异,问答时容近绛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金州客舍

卷箔群峰暮,萧条未掩关。

江流嶓冢雨,路入汉家山。

落叶欹眠后,孤砧倚望间。

此情偏耐醉,难遣酒罍闲。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叙钱塘异胜

暖景融融寒景清,越台风送晓钟声。

四郊远火烧烟月,一道惊波撼郡城。

夜雪未知东岸绿,春风犹放半江晴。

谢公吟处依稀在,千古无人继盛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