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程鹏飞

往事游边忆少年,未尝携刺五侯门。

春风跃马汉南道,落日椎牛淮上村。

科举未为暮年计,穷途不忍向人言。

男儿慷慨头当断,未有人施可报恩。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翻译

回忆起过去的时光,那时我还是个少年,未曾带着利刃去拜访权贵之家。
在春风中策马奔驰在汉水之南的道路,傍晚时分在淮河边的村庄宰牛庆祝。
参加科举并不是我晚年生活的全部,身处困境却不愿向他人诉说。
作为一个男子汉,我心怀壮志,即使面临断头之险,也无人能报答我的恩情。

注释

游边:游历边境。
少年:年轻的时候。
未尝:未曾。
五侯门:权贵豪门。
跃马:策马疾驰。
科举:古代中国的选官制度。
暮年:晚年。
穷途:困厄的境地。
头当断:形容决心坚定,不惜牺牲。
施:给予。
报恩:回报恩情。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刘过的作品,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于未来的憧憬和决心。首句“往事游边忆少年”展现了诗人对青春时期在边塞地区游历的回忆,充满了对逝去岁月的无限留恋。接着,“未尝携刺五侯门”则透露出诗人对于功名利禄的淡泊之情,没有追求过权贵之门的虚荣。

第三句“春风跃马汉南道”,通过生动的意象描绘了诗人在春日骑马行走于汉水以南的景象,展示了一种自由自在、不受束缚的情怀。紧接着,“落日椎牛淮上村”则勾勒出一幅夕阳下牧牛归家的田园风光,带有一丝宁静与平和。

中间两句“科举未为暮年计,穷途不忍向人言”表明诗人对于科举功名的淡漠,并且在面对困顿时,不愿向他人倾诉自己的不易。这反映了诗人独立坚强的一面。

末尾两句“男儿慷慨头当断,未有人施可报恩”则流露出一种悲壮和决绝的情感。诗人以一种豪迈的态度表示,只要是对自己有恩情的人,即使牺牲生命也在所不辞。这份慷慨之心,是诗人内心深处的高尚情操。

整首诗通过对往昔岁月的回望,对现实生活的描绘,以及对于未来命运的坚定表达,展现了诗人的情感世界和人生态度。

收录诗词(449)

刘过(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长于庐陵(今江西吉安),去世于江苏昆山,今其墓尚在。四次应举不中,流落江湖间,布衣终身。曾为陆游、辛弃疾所赏,亦与陈亮、岳珂友善。词风与辛弃疾相近,抒发抗金抱负狂逸俊致,与刘克庄、刘辰翁享有“辛派三刘”之誉,又与刘仙伦合称为“庐陵二布衣”。有《龙洲集》、《龙洲词》

  • 字:改之
  • 号:龙洲道人
  • 籍贯: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县)
  • 生卒年:1154~1206

相关古诗词

寄潘文叔

不随千骑过维扬,夜渡关山却一航。

臭味偶同贫更好,功名有志老何伤。

自甘商皓来东阁,敢怨陈登卧上床。

欲击单于知力倦,归来且理旧诗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谒江华曾百里(其二)

鬓发已皤非故吾,依然破帽老骑驴。

江边游子断肠句,汉殿逐臣流涕书。

父祖松楸三世冢,弟兄桑梓百年居。

狐丘未死归心切,未有相如驷马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谒江华曾百里(其一)

抠衣三十年前事,曾以诸生傍绛纱。

一国所尊吾白下,双凫犹远令江华。

时来馆学总馀事,老去衣冠怀故家。

共怪我门郊岛外,狂生尚有一刘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谒苏州守

十年狂荡客征途,时为文章未剖符。

引臂欲攀天上月,回身却碍日中乌。

穷愁自是真男子,慷慨须投大丈夫。

闻道使鱼鳌海阔,特将香饵钓姑苏。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