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郑善夫所作的《孤山寄太白山人》,通过诗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以及对自然美景的热爱。
首句“为问山人孙太初”,直接点出诗题中的“山人”即为友人,以“孙太初”作为尊称,表达了对友人的尊敬与怀念。接着“交情岁晚莫教疏”,强调了即使在岁月流逝中,友情也不应淡薄,表达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
“孤山梅萼春相恼,满地松苓日自锄。”描绘了一幅春日孤山之景,梅花绽放,松苓生长,生机勃勃。诗人以“恼”字形容梅花对友人的吸引,生动地表现了自然之美对人心的触动,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如同这春日之景般充满生机与活力。
“江夏肯容祢处士,茂陵初卧马相如。”这里运用典故,将友人比作历史上的贤士,表达了对友人才华与品德的赞美,同时也寄托了对友人隐居生活的向往与理解。
最后,“知君不废苕溪钓,书帛能无寄鲤鱼。”诗人预想友人在闲暇时会钓鱼于苕溪,而自己则通过书信(帛)寄去鲤鱼,以此来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与关怀。这一细节不仅体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友情,也展现了古代文人间通过书信传递情感的传统方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巧妙的比喻,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也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向往,以及对友情持久不变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