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录成赐燕礼部

北府书成奏尚方,南宫拜诏许传觞。

青春照坐宫花丽,瑞露浮樽法酒香。

邂逅鸾台修故事,遂令牛走被馀光。

浓恩恰似朝来雨,散作槐厅六月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明代文徵明在实录完成并献给朝廷后,受到皇帝赏赐宴饮的场景。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宫廷生活的奢华与庄重。

首句“北府书成奏尚方”,点明了实录完成并呈送至皇宫的情景,北府代表了负责编纂史书的机构,尚方则是指皇宫或皇家专用的场所,体现了作品的权威性和重要性。

“南宫拜诏许传觞”则描述了皇帝接见并同意举行宴会的情景,南宫可能指的是皇宫中的某个宫殿,诏书的颁发象征着皇权的认可和恩赐。

“青春照坐宫花丽,瑞露浮樽法酒香”两句,通过“青春”、“宫花”、“瑞露”、“法酒”等词语,营造出宴会现场的华丽与祥瑞氛围,青春的阳光映照在宫殿内,宫花盛开,瑞露滋润,法酒香气四溢,展现出宴会的高雅与尊贵。

“邂逅鸾台修故事,遂令牛走被馀光”中,“鸾台”可能是指负责记录历史的官署,此处暗示了实录编纂工作的完成,而“牛走”可能是一种比喻,形容因实录完成而获得的荣耀和恩泽,余光则象征着这份荣耀和恩泽的广泛传播。

最后,“浓恩恰似朝来雨,散作槐厅六月凉”以形象的比喻收尾,将皇帝的恩赐比作早晨的雨水,不仅带来了清凉,也如同甘霖般滋养了人心,使得整个槐厅(可能指宴会所在的宫殿)在六月的酷暑中感受到凉爽,表达了对皇帝恩赐的感激之情以及宴会带来的愉悦与舒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宫廷宴会的盛况和文人对于皇帝恩赐的感激之情,同时也反映了明代宫廷文化与礼仪的风貌。

收录诗词(820)

文徵明(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名壁(或作璧)。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 字:徵明
  • 籍贯:因先世衡山
  • 生卒年: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

相关古诗词

腊日赐燕

绮筵错落映朱旗,百辟承恩燕赤墀。

荐蜡尚存周典礼,赐酺聊举汉官仪。

中厨次第催传䏑,列坐雍容各覆卮。

潦倒不惭书猎字,殷勤还赋伐檀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实录成蒙恩赐袭衣银币

双银烂烂出朱提,稠叠文缯五色丝。

天子不遗牛马走,侍臣还忝凤凰池。

青霄宠渥兼金重,白首遭逢补衮迟。

狼籍天香携满袖,春风湛露写新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再赐银币

流银嘉币上方琛,昼锡骈蕃雨露深。

朽质何堪施绮縠,虚名元自愧南金。

敢忘珍重酬千载,图补丝毫有寸心。

白发茂恩何所自,三年供奉忝词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兴隆寺致斋

漠漠香灯佛座前,寝衣相对不成眠。

明禋夙奉廷中戒,清净来修物外缘。

竹树湘帘新月色,鬓丝禅榻旧风烟。

无端忽忆朝元事,笑隔春风又一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