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隆寺致斋

漠漠香灯佛座前,寝衣相对不成眠。

明禋夙奉廷中戒,清净来修物外缘。

竹树湘帘新月色,鬓丝禅榻旧风烟。

无端忽忆朝元事,笑隔春风又一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位僧人在兴隆寺致斋时的内心世界与所见之景。首句“漠漠香灯佛座前”,以“漠漠”二字渲染出一种静谧而庄严的氛围,香灯在佛座前轻轻摇曳,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宗教气息。接着,“寝衣相对不成眠”一句,通过僧人与寝衣相对的情景,暗示了内心的波澜不平,即使身处庄严的佛堂之中,也无法入眠,表现出对修行的深刻思考和内心的挣扎。

“明禋夙奉廷中戒,清净来修物外缘。”这两句进一步揭示了僧人的修行生活,他早年就已遵循宫廷中的戒律,追求内心的清净,致力于在世俗之外寻找精神的寄托。这里既有对过去修行经历的回顾,也表达了对当下修行状态的坚持。

“竹树湘帘新月色,鬓丝禅榻旧风烟。”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夜晚寺院中的景色:竹林与树木在月光下显得格外清幽,湘帘轻拂,增添了几分神秘与宁静。鬓丝与禅榻,以及过往的风烟,共同构成了僧人修行生涯的缩影,既展现了时间的流逝,也体现了对过往岁月的怀念。

最后,“无端忽忆朝元事,笑隔春风又一年。”这一句情感转折,从对过去的回忆转为对未来的展望。诗人似乎在不经意间回想起往昔的朝元(佛教仪式),在春风中笑谈,感慨时光如梭,又是一年过去。这一句不仅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也流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豁达心境,展现出诗人对生命与修行的深刻理解与感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情感的转折,展现了僧人在致斋期间的内心世界,以及对修行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充满了哲理意味和艺术感染力。

收录诗词(820)

文徵明(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名壁(或作璧)。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 字:徵明
  • 籍贯:因先世衡山
  • 生卒年: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

相关古诗词

禁中芍药

仙姿绰约绛罗绅,何日移根傍紫宸。

月露冷团金带重,天风香泛玉堂春。

千年想见翻阶咏,一笑羞称近侍臣。

不似人间易零落,上方元自隔凡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紫气

紫气龙颜穆,彤墀虎卫森。

万年占帝运,一念格天心。

日月何亏食,华夷仰照临。

谁应知有喜,白首忝词林。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颁历

凤历从天下,千官列陛前。

青阳壶史奏,黄帕侍中传。

周礼存颁朔,尧书重纪年。

白头供奉里,惭愧得春先。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西苑诗十首(其一)万岁山

日出灵山花雾消,分明员峤戴金鳌。

东来复道浮云迥,北极觚棱王气高。

仙仗乘春观物化,寝园常岁荐樱桃。

青林翠葆深于沐,总是天家雨露膏。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