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忠贤

魏阉煽虐时,士夫太无耻。

宰相为家奴,九卿作义子。

生祠遍九州,举世从风靡。

不特廉耻亡,直是人心死。

幸而熹宗立,享国七年止。

寿考跻神宗,其祸伊胡底。

庄烈奋天诛,天下快无比。

巍巍九千岁,填死沟壑里。

何以迨末年,忽奉收葬旨。

岂其反初心,当作忠良视。

此事拗而奇,反翻难究拟。

即云方寸乱,颠倒何至此。

开门迎闯王,明祚竟亡矣。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魏忠贤》由清代诗人张洵佳所作,通过对明朝末年奸臣魏忠贤的描绘,展现了其在政治舞台上的恶劣行径以及对当时社会风气的影响。

诗中首先描述了魏忠贤在位期间的恶行,称其“煽虐”,士大夫们“太无耻”,甚至“宰相为家奴,九卿作义子”,形象地揭示了其利用权势压迫和腐蚀官员的丑陋面目。接着,诗人指出魏忠贤在各地建立生祠,使整个社会陷入盲目崇拜的风气之中,不仅“廉耻亡”,更“人心死”。

然而,诗中并未停留在对魏忠贤的谴责上,而是进一步揭示了其最终的下场。在熹宗短暂的统治后,魏忠贤的祸害仍未得到彻底清除,直到庄烈帝(崇祯帝)的出现,才得以“奋天诛”。诗中以“巍巍九千岁”形容魏忠贤的权势,但最终却“填死沟壑里”,讽刺其最终的悲惨结局。

最后,诗人探讨了为何在魏忠贤末年,人们仍会奉命收葬他,这是否意味着人们已开始反思并重新审视他的行为?诗中提出这一问题,反映了对人性复杂性的深刻洞察,以及对历史教训的思考。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反思,不仅揭露了魏忠贤的罪行,也对当时社会的道德沦丧和权力腐败进行了批判,具有强烈的历史感和社会批判性。

收录诗词(371)

张洵佳(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吴三桂

三桂王滇黔,其时年已老。

再迟十数年,其人死已早。

迨彼伏冥诛,然后盬其脑。

耿尚皆狂童,撤之无不了。

惟有三桂藩,暂令及身保。

猝然捣其穴,搏兽兽必咬。

胡不缓须臾,大祸化为小。

当时明珠辈,未免嫌草草。

幸而遇真人,神武伸天讨。

迨至渠魁亡,欃枪一齐埽。

形式: 古风

江阴忠义

浩浩大江流,孤城杀气遒。

江阴十万户,鬼哭声啾啾。

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

誓与敌相抗,誓与城同休。

但以死为乐,而以降为羞。

遂令一城人,并作一貉邱。

诛戮过嘉定,剿洗胜扬州。

吁嗟我江阴,忠义炳千秋。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阎应元

闯献乱滔天,中原日沦丧。

怀宗每临朝,叹息无名将。

斯时阎应元,小官羁江上。

谁知一典史,其才兼将相。

王师入北京,典史力能抗。

王师入南京,典史气尤壮。

使佐孙傅庭,杀贼堪倚仗。

使佐史阁部,江淮堪保障。

可惜江阴城,小似弹丸样。

城内无刍粮,城外无甲帐。

然犹振臂呼,十决而十荡。

狮子用全力,搏兔甚搏象。

大才终小用,吾为阎公怅。

形式: 古风

晏平仲

崔子弑齐君,晏子枕股哭。

劝之死不死,曰君非吾独。

纷纷从死者,大都嬖倖属。

何以太史氏,执简甘诛戮。

兄弟死三人,挺然无畏缩。

孔子称平仲,久敬与人交。

订交泛言人,善恶随所遭。

一概加礼貌,众醉哺其糟。

优游处陈鲍,俯仰事栾高。

此乃贬其失,并非嘉其操。

后来诛庆封,子家径相召。

又复处两歧,不从亦不告。

风骨一身无,过误一身少。

中庸似胡广,浮沈似冯道。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