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平仲

崔子弑齐君,晏子枕股哭。

劝之死不死,曰君非吾独。

纷纷从死者,大都嬖倖属。

何以太史氏,执简甘诛戮。

兄弟死三人,挺然无畏缩。

孔子称平仲,久敬与人交。

订交泛言人,善恶随所遭。

一概加礼貌,众醉哺其糟。

优游处陈鲍,俯仰事栾高。

此乃贬其失,并非嘉其操。

后来诛庆封,子家径相召。

又复处两歧,不从亦不告。

风骨一身无,过误一身少。

中庸似胡广,浮沈似冯道。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晏平仲的描述,展现了其在面对政治斗争时的立场和态度。诗中提到的“崔子弑齐君”事件,反映了当时复杂的政治局势。晏平仲在这样的背景下,选择了不同于常人的行为方式——“枕股哭”,既表达了对君主的哀悼,也体现了他对于权力更迭的无奈与悲凉。

“劝之死不死,曰君非吾独”,这句话揭示了晏平仲在面对劝诱自杀的压力时,坚持认为君主并非仅他一人所关注,表现了他的忠诚与独立思考。接着,诗人通过对比“纷纷从死者”与“大都嬖倖属”的现象,强调了晏平仲的与众不同,以及他对权力中心之外价值的坚守。

“何以太史氏,执简甘诛戮”,这里借太史的职责与命运,进一步凸显了晏平仲在政治漩涡中的选择,即使面临可能的牺牲,他也愿意坚守自己的信念。这种精神在“兄弟死三人,挺然无畏缩”中得到了具体的体现,表明了他在家族乃至个人利益面前的坚定立场。

“孔子称平仲,久敬与人交”,引用孔子的评价,进一步肯定了晏平仲的人格魅力和道德品质。诗人通过“订交泛言人,善恶随所遭”这一句,强调了晏平仲在人际交往中的宽容与公正,无论面对善恶,都能保持平等的态度。

接下来,“一概加礼貌,众醉哺其糟”则通过比喻,批评了一种表面的礼貌与虚伪,而晏平仲则如同“优游处陈鲍,俯仰事栾高”,在复杂的环境中保持自我,灵活应对,但不失原则。

最后,“此乃贬其失,并非嘉其操”表明了诗人对晏平仲行为的全面审视,既看到了其在特定情境下的不足,也肯定了其坚守的操守。“后来诛庆封,子家径相召”、“又复处两歧,不从亦不告”等情节,进一步描绘了晏平仲在不同历史时期面临的抉择与行动。

“风骨一身无,过误一身少”强调了个人品格的重要性,即使在错误中也能减少伤害。“中庸似胡广,浮沈似冯道”则是对晏平仲性格的总结,既赞扬了其中庸之道,也暗示了其在复杂政治环境中的生存智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晏平仲形象的刻画,不仅展现了其在历史长河中的独特地位,也探讨了忠诚、独立、宽容、坚守等道德品质在不同情境下的价值与意义。

收录诗词(371)

张洵佳(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春秋时局

吴札听歌秦,决为夏声大。

秦穆霸西戎,不能霸中夏。

骎骎欲自强,始终为晋败。

袭郑既覆师,纳雍又见卖。

吕相继绝秦,侮弄不为怪。

从此西秦兵,难越中原界。

否则控雄关,居高以驭下。

周郑与比邻,开关先受害。

虎视藐中原,诸侯下风拜。

晋楚虽称雄,到此亦无奈。

较之七国时,并吞势尤快。

幸而晋制之,仅限西戎霸。

周祚藉此延,侯封相与赖。

直至三晋分,势涣情亦散。

然后夏声秦,崛起兼中外。

形式: 古风

鲁仲连

战国有高士,名曰鲁仲连。

身处危城中,志气独岸然。

不帝虎狼秦,大义执之坚。

然亦有天幸,无忌突来前。

一战走秦军,邯郸得保全。

否则孤城破,先生亦赧颜。

不特赧其颜,首祸将归焉。

空言获实效,成就殆有天。

惟其胸襟旷,富贵藐云烟。

功成不受赏,所以为高贤。

形式: 古风

项羽掘始皇冢

五帝官天下,三王家天下。

陵寝遍九州,从无发掘者。

可见古人风,明器尚陶瓦。

盗贼不生心,至今崭如也。

自有秦始皇,殉葬竭阿房。

暴羽首掘之,劫掠无留藏。

从此帝王陵,延祸逮汉唐。

南宋祸犹酷,冬青种成行。

呜呼厚葬者,覆辙鉴毋忘。

下以警士庶,上以讽帝王。

形式: 古风

周秦诸子

七国纵横时,奇才草野伏。

长揖入深山,著书藏满屋。

各成一家言,淋漓摅蕴蓄。

申韩尚刑名,老庄外尘俗。

深刻入毫芒,超旷豁心目。

其馀诸子书,住处俱堪读。

即彼墨家言,智巧开新学。

格物考工家,触类资先觉。

可见周秦人,著书皆名宿。

祇惜挟偏锋,议论参纯驳。

所以承学士,每每束高阁。

遐哉四子书,饫人如菽粟。

尼山与峄山,天外高峰矗。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