疲兵篇

骄虏乘秋下蓟门,阴山日夕烟尘昏。

三军疲马力已尽,百战残兵功未论。

阵云泱漭屯塞北,羽书纷纷来不息。

孤城望处增断肠,折剑看时可沾臆。

元戎日夕且歌舞,不念关山久辛苦。

自矜倚剑气凌云,却笑闻笳泪如雨。

万里飘飖空此身,十年征战老胡尘。

赤心报国无片赏,白首还家有几人。

朔风萧萧动枯草,旌旗猎猎榆关道。

汉月何曾照客心,胡笳只解催人老。

军前仍欲破重围,闺里犹应愁未归。

小妇十年啼夜织,行人九月忆寒衣。

饮马滹河晚更清,行吹羌笛远归营。

只恨汉家多苦战,徒遗金镞满长城。

形式: 古风

翻译

骄横的敌军趁秋天攻下蓟门,阴山日暮时分烟尘弥漫。
疲惫的三军马力已竭,百战余下的残兵功绩未被论定。
战云漫漫集结在塞北,紧急军书络绎不绝地传来。
孤独的城池望去令人肝肠寸断,看着折断的剑,心中悲痛。
主将整日歌舞,不念边关将士长久辛劳。
他自夸剑气直冲云霄,却嘲笑自己听到胡笳声泪如雨下。
万里漂泊,只有这身躯空留人间,十年征战,身心沉沦于胡尘。
赤心报国却无半点奖赏,白发苍苍的老兵又有几人能回家。
北风吹过,枯草摇曳,榆关道路上旗帜猎猎作响。
汉月何时照亮过游子之心,胡笳声声催人老去。
前方战士仍在奋力突围,家中妻子还在担忧未归的亲人。
妇人十年来每夜哭泣,纺织寒衣等待远征的丈夫。
夜晚在滹河饮水,笛声悠扬回荡在归营的路上。
只恨汉家战争频繁,徒然留下满城的箭矢残骸。

注释

骄虏:敌军。
蓟门:古代边关。
阴山:北方山脉。
烟尘:战争尘埃。
疲马:疲惫的战马。
残兵:剩余的士兵。
阵云:战云。
羽书:紧急军事文书。
孤城:孤立的城市。
断肠:极度悲伤。
元戎:主将。
歌舞:宴乐。
倚剑:持剑。
凌云:直指天空。
闻笳:听到胡笳声。
泪如雨:泪水不断。
万里:遥远。
胡尘:战场上的尘土。
赤心:忠诚的心。
片赏:丝毫奖赏。
猎猎:旗帜飘动的样子。
榆关:古代边关。
汉月:中国的月亮。
胡笳:胡地乐器。
重围:重重包围。
闺里:家中。
小妇:年轻女子。
寒衣:冬季衣物。
滹河:河流名。
行吹:边走边吹。
金镞:箭头。
长城:象征边防。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战争的景象和士兵们的悲凉心境。开篇即以“骄虏乘秋下蓟门,阴山日夕烟尘昏”两句,设定了一个战乱连绵、天色晦暗的背景,通过对比强敌与疲惫之军的景象,展现出战争的残酷和士兵们的艰难处境。

接着,“三军疲马力已尽,百战残兵功未论”表达了长期征战中士兵们的极度疲惫,他们的战斗力已经耗尽,却依然没有得到应有的评价或奖赏。这不仅反映了战争的无情,也抒发了诗人对这些在边疆浴血奋战却未能得到认可的将士的深切同情。

“阵云泱漭屯塞北,羽书纷纷来不息”则描绘出战事频仍、军报不断的紧张气氛,这些字句传达了战争的紧迫感和无休止的压力。

“孤城望处增断肠,折剑看时可沾臆”中,“孤城”与“断肠”形成鲜明对比,表达出士兵们在守卫孤城中的孤独与哀伤;“折剑”则象征着战争的毁灭性和士兵们内心的无奈。

接下来,“元戎日夕且歌舞,不念关山久辛苦”一句,通过对比鲜明地表现出边塞将士们在艰难困苦中依然保持着乐观态度与坚韧不拔的精神状态。这既是对他们不屈不挠精神的一种赞美,也反映了战争中的生活远离安逸。

“自矜倚剑气凌云,却笑闻笳泪如雨”则深化了士兵们在艰苦环境下的复杂情感。表面上的豪迈与内心的悲凉形成鲜明对比,这种矛盾的情感体现出战争中人性的复杂性。

“万里飘飖空此身,十年征战老胡尘”两句,则更深层次地抒发了士兵们对于战争长久化的无奈和悲哀。他们在边疆漂泊多年,不仅身体上被战争磨损,更是在精神上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赤心报国无片赏,白首还家有几人”则表达了士兵们对国家忠诚奉献却未能得到应有的回报的悲哀。他们即使老去,也难以回到温暖的家庭,而这份对于归宿的渴望和无法实现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更显得凄凉。

“朔风萧萧动枯草,旌旗猎猎榆关道”两句,用朔风、枯草与旌旗、榆关道等意象,再次强调了边塞的荒凉和战争的苛刻。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更是士兵们心境的一种写照。

“汉月何曾照客心,胡笳只解催人老”则通过月亮与胡笳两者的意象,深化了边塞将士们对于时间流逝和生命消耗的无奈感受。月亮在这里代表着故乡的思念,而胡笳则是战争中常有的乐器,它们所引发的不仅是对美好时光的回忆,更是对人生易老、时光匆匆的深刻体验。

“军前仍欲破重围,闺里犹应愁未归”两句,通过将士兵在战场上的坚守与家中的牵挂相结合,再次强调了战争对人的双重摧残。他们在外面承受着生死的考验,而家中的人则在等待着他们的消息,这种分离带来的忧愁和不安,是战争给予人们最深刻的心灵创伤。

“小妇十年啼夜织,行人九月忆寒衣”两句,则从家庭的角度出发,描绘了家中妻子们对于远征丈夫的思念。他们在漫长的夜晚中编织着衣服,为的是给远方的丈夫送去一丝温暖。这份深情不仅体现了古代妇女的贤淑和坚韧,也反映出战争对家庭的影响。

“饮马滹河晚更清,行吹羌笛远归营”两句,则通过描绘士兵们在战场上的生活片段,展现了一种超脱与平静。在战争的喧嚣中,他们依然保持着一份宁静,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一种享受,更是一种精神上的自我慰藉。

最后,“只恨汉家多苦战,徒遗金镞满长城”两句,则总结了全诗的主题。诗人对于战争中汉族士兵们所承受的苦难表示深切的同情和怜悯,同时也批判了战争给予人民带来的无尽痛苦。这两句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生命尊严的珍视。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古代边塞将士们的艰辛与悲凉,也反映出战争给予人类社会带来的深远影响。它以深刻的情感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幅生动的战争画卷,同时也传递着诗人对于生命价值、国家责任以及和平理念的深切思考。

收录诗词(486)

刘长卿(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唐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苏州长洲县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因刚而犯上,两度迁谪。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 字:文房
  • 籍贯: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709—789

相关古诗词

罢摄官后将还旧居留辞李侍御

江海今为客,风波失所依。

白云心已负,黄绶计仍非。

累辱群公荐,频沾一尉微。

去缘焚玉石,来为采葑菲。

州县名何在,渔樵事亦违。

故山桃李月,初服薜萝衣。

熊轼分朝寄,龙韬解贼围。

风谣传吏体,云物助兵威。

白雪飘辞律,青春发礼闱。

引军横吹动,援翰捷书挥。

草映翻营绿,花临檄羽飞。

全吴争转战,狂虏怯知机。

忆昨趋金节,临时废玉徽。

俗流应不厌,静者或相讥。

世难慵干谒,时闲喜放归。

潘郎悲白发,谢客爱清辉。

樗散材因弃,交亲迹已稀。

独愁看五柳,无事掩双扉。

世累多行路,生涯向钓矶。

榜连溪水碧,家羡渚田肥。

旅食伤飘梗,岩栖忆采薇。

悠然独归去,回首望旌旗。

形式: 排律

逢郴州使因寄郑协律

相思楚天外,梦寐楚猿吟。

更落淮南叶,难为江上心。

衡阳问人远,湘水向君深。

欲逐孤帆去,茫茫何处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陪元侍御游支硎山寺

支公去已久,寂寞龙华会。

古木闭空山,苍然暮相对。

林峦非一状,水石有馀态。

密竹藏晦明,群峰争向背。

峰峰带落日,步步入青霭。

香气空翠中,猿声暮云外。

留连南台客,想像西方内。

因逐溪水还,观心两无碍。

形式: 古风

宿双峰寺寄卢七李十六

寥寥禅诵处,满室虫丝结。

独与山中人,无心生复灭。

徘徊双峰下,惆怅双峰月。

杳杳暮猿深,苍苍古松列。

玩奇不可尽,渐远更幽绝。

林暗僧独归,石寒泉且咽。

竹房响轻吹,萝径阴馀雪。

卧涧晓何迟,背岩春未发。

此游诚多趣,独往共谁阅。

得意空自归,非君岂能说。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