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元侍御游支硎山寺

支公去已久,寂寞龙华会。

古木闭空山,苍然暮相对。

林峦非一状,水石有馀态。

密竹藏晦明,群峰争向背。

峰峰带落日,步步入青霭。

香气空翠中,猿声暮云外。

留连南台客,想像西方内。

因逐溪水还,观心两无碍。

形式: 古风

翻译

支公已经离去很久,龙华集会显得寂寞。
古老的树木环绕着空寂的山峦,傍晚时分,景色苍茫对峙。
山林的形状各不相同,流水和石头呈现出各种姿态。
茂密的竹林隐藏了光影变化,群峰竞相展示各自的背影。
座座山峰披挂着落日余晖,每一步都踏进青色的雾霭。
山间的香气在清新的翠绿中飘散,猿猴的叫声远远传来在暮云之外。
让南台的游客流连忘返,想象着西方世界的景象。
我随着溪水返回,心中无拘无束,观照万物皆无障碍。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山古寺的幽静景象,诗人以丰富的想象力和细腻的情感,表现了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内心世界的宁静。

“支公去已久,寂寞龙华会。”开篇便设定了一种时空背景,让读者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与场所的神秘。

“古木闭空山,苍然暮相对。”诗人通过对古木和山峦的描绘,传达出一种历史的沉淀和自然的宁静,同时也暗示了时光的流转和孤独的情感。

“林峦非一状,水石有馀态。”这一句则强调了山林中的多样性,以及水石间的和谐状态,表现出诗人对大自然变化万千的赞美之情。

“密竹藏晦明,群峰争向背。”这里通过密布的竹林和高耸的群峰,描绘了一种深远而又隐秘的景象,给人以一种探幽寻奇的意境。

“峰峰带落日,步步入青霭。”诗中对光影变化的细腻描写,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也让读者感受到时间流逝和空间深远的美学体验。

“香气空翠中,猿声暮云外。”这两句通过对香气和猿声的描绘,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让人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留连南台客,想像西方内。”诗人的情感开始向远方延伸,表达了对某种精神家园或理想世界的向往和留恋。

“因逐溪水还,观心两无碍。”结尾部分,诗人通过追随溪水的动作,传达了一种内心世界的清澈与宁静,暗示了在自然中找到精神的自由和解脱。

整首诗语言平实而意境深远,通过对山寺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孤独,以及对大自然美好时光的无限向往。

收录诗词(486)

刘长卿(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唐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苏州长洲县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因刚而犯上,两度迁谪。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 字:文房
  • 籍贯: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709—789

相关古诗词

宿双峰寺寄卢七李十六

寥寥禅诵处,满室虫丝结。

独与山中人,无心生复灭。

徘徊双峰下,惆怅双峰月。

杳杳暮猿深,苍苍古松列。

玩奇不可尽,渐远更幽绝。

林暗僧独归,石寒泉且咽。

竹房响轻吹,萝径阴馀雪。

卧涧晓何迟,背岩春未发。

此游诚多趣,独往共谁阅。

得意空自归,非君岂能说。

形式: 古风

寄龙山道士许法棱

悠悠白云里,独住青山客。

林下昼焚香,桂花同寂寂。

形式: 五言绝句

寄李侍御

旧国人未归,芳洲草还碧。

年年湖上亭,怅望江南客。

骢马入关西,白云独何适。

相思烟水外,唯有心不隔。

形式: 古风 押[陌]韵

得遇入京

万里南来喜复悲,生涯何幸有归期。

空庭叶散风摇落,旧邑人疏经乱离。

巴路千山秋水在,江花独树夕阳微。

为君一话此中事,白首长沙知不知?

形式: 七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