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山水田园的生动画面,诗人叶翥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刻画,表达了自己对于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自由的心情。
“出郭才咫尺,便觉山意幽。”一出城门,就能感受到山中那种超凡脱俗的幽深意境。这里的“咫尺”指的是很短的距离,显示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迫切渴望和敏锐感觉。
“招提立绝顶,宝塔凌空浮。”诗人通过对山中建筑的描写,强调了其高耸入云的壮观,给人以超凡脱俗之感。
“小轩足娱客,下有清溪流。”这里的小轩可能是指一座小桥或小亭,诗人在此享受着山中的美好,听着溪水潺潺的声响。
“翠岫供远眺,直欲明双眸。”翠绿的山峰供人远望,让人的视线更加开阔和清晰。
“平芜草肥软,饱饲眠吴牛。”诗人在这片肥美的草地上,像饱餐后的牛群一样安然入睡,这种放松的状态反映了他对自然的归属感。
“沙头水色静,飞上驯白鸥。”沙滩上的水面平静无波,而远处有白鸥在空中飞翔,这是山水间的一幅宁静画面。
“人稀日亭午,野渡横孤舟。”这里的人烟稀少,即便是太阳当空,也只有一两条小船在野渡上缓缓行驶,描绘出一副隐逸的生活图景。
“坐久意逾爽,吹袂风飕飕。”长时间地坐在山中,心情格外舒畅,而轻拂过脸庞的微风,更添了一份凉爽。
“想当三伏天,凛然如素秋。”诗人在炎热的夏日里,却感觉到一种清凉,如同初秋般的清新,这种意境体现了他对于自然界变化的细腻感受和深刻理解。
“簿书丛里来,恍若脱羁囚。”这里可能指诗人在山中偶然间发现了一些竹简或古籍,这些文字如同解脱了束缚,给予人以思想的自由。
“乘兴偶登览,不谓成胜游。”诗人顺着心中的喜悦,偶尔攀援而上,却不自觉地完成了一次美妙的旅行。
“平生志所愿,一壑与一邱。”这是诗人平生的志向和愿望——在山中找到一个适宜居住的地方,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脚力到佳处,须作信宿留。”当诗人的脚步走到了心仪之地,就应该停下来,选择留宿,以便更好地欣赏和体验这份美丽。
“南峰只在眼,不必劳冥搜。”这里的南峰指的是一座位于视线范围内的山峰,无需费力去探寻什么,只是在目光所及之处,就能感受到自然赋予的一切美好。
“当时辋川图,景物有此不。”诗人提到了一幅画作,这幅画中的景象与眼前所见相似,但又有所不同,体现了艺术创作的独特魅力。
“学贵守所见,出处各异谋。”这句话强调了学习和保留所见之美的重要性,每个地方都有其独特之处,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策略或计划。
“渊明亦高哉,未肯屈督邮。”这里的“渊明”可能指的是一位学者或诗人,他们拥有深厚的学问和见识,不会轻易屈服于世俗的约束和限制。
这首诗通过对山水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大自然的热爱以及追求心灵自由的愿望。同时,诗中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篇典型的山水田园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