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兴道院蓝光轩

出郭才咫尺,便觉山意幽。

招提立绝顶,宝塔凌空浮。

小轩足娱客,下有清溪流。

翠岫供远眺,直欲明双眸。

平芜草肥软,饱饲眠吴牛。

沙头水色静,飞上驯白鸥。

人稀日亭午,野渡横孤舟。

坐久意逾爽,吹袂风飕飕。

想当三伏天,凛然如素秋。

簿书丛里来,恍若脱羁囚。

乘兴偶登览,不谓成胜游。

平生志所愿,一壑与一邱。

脚力到佳处,须作信宿留。

南峰只在眼,不必劳冥搜。

当时辋川图,景物有此不。

学贵守所见,出处各异谋。

渊明亦高哉,未肯屈督邮。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翻译

走出城郭才几步,顿感山间意境深幽。
寺庙矗立于山顶,宝塔如浮云般凌空。
小屋足以让游客欢愉,下方有清澈溪流潺潺。
青翠山峦可供远望,仿佛能明亮双眼。
平原草地柔软肥沃,可供吴地水牛悠闲吃草。
水边色彩宁静,白鸥自在飞翔。
人少时正午阳光普照,野外渡口横着孤独的小舟。
久坐心情更舒畅,微风吹过衣袖带来凉意。
想象中这是三伏天,却清凉如秋高气爽。
从繁忙的公文堆中来到此地,仿佛从束缚中解脱。
本是随意游览,没想到成就了一次美妙的旅程。
一生的心愿,不过是山林与丘壑。
走到风景绝佳之处,应停留几日细细品味。
南峰近在眼前,无需费力寻找。
眼前的景象,恰似王维《辋川图》中的描绘。
学习贵在坚守所见,人生道路各有选择。
陶渊明也是一位高尚的人,不愿屈服于官场琐事。

注释

郭:城郭。
咫尺:很近的距离。
山意:山间的意境。
幽:幽深。
招提:寺庙。
绝顶:山顶。
宝塔:佛塔。
凌空浮:如浮云般升起。
小轩:小屋。
娱客:使游客愉快。
清溪流:清澈的小溪。
翠岫:青翠的山峦。
远眺:远望。
双眸:双眼。
平芜:平坦的草地。
肥软:肥沃而柔软。
眠:吃草。
吴牛:指产自吴地的水牛。
沙头:水边。
驯:驯服。
日亭午:正午时分。
野渡:野外渡口。
意逾爽:心情更愉快。
吹袂:风吹过衣袖。
凛然:冷冽的样子。
素秋:秋天。
簿书:公文。
脱羁囚:从束缚中解脱。
乘兴:兴致勃勃。
胜游:美妙的旅程。
一壑:山谷。
一邱:小山丘。
佳处:美景之地。
信宿:两夜。
南峰:南方的山峰。
冥搜:费力寻找。
辋川图:唐代王维的《辋川图》。
贵:重要。
守所见:坚守所见。
出处各异谋:人生道路各不相同。
渊明:陶渊明。
督邮:古代地方官员。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山水田园的生动画面,诗人叶翥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刻画,表达了自己对于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自由的心情。

“出郭才咫尺,便觉山意幽。”一出城门,就能感受到山中那种超凡脱俗的幽深意境。这里的“咫尺”指的是很短的距离,显示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迫切渴望和敏锐感觉。

“招提立绝顶,宝塔凌空浮。”诗人通过对山中建筑的描写,强调了其高耸入云的壮观,给人以超凡脱俗之感。

“小轩足娱客,下有清溪流。”这里的小轩可能是指一座小桥或小亭,诗人在此享受着山中的美好,听着溪水潺潺的声响。

“翠岫供远眺,直欲明双眸。”翠绿的山峰供人远望,让人的视线更加开阔和清晰。

“平芜草肥软,饱饲眠吴牛。”诗人在这片肥美的草地上,像饱餐后的牛群一样安然入睡,这种放松的状态反映了他对自然的归属感。

“沙头水色静,飞上驯白鸥。”沙滩上的水面平静无波,而远处有白鸥在空中飞翔,这是山水间的一幅宁静画面。

“人稀日亭午,野渡横孤舟。”这里的人烟稀少,即便是太阳当空,也只有一两条小船在野渡上缓缓行驶,描绘出一副隐逸的生活图景。

“坐久意逾爽,吹袂风飕飕。”长时间地坐在山中,心情格外舒畅,而轻拂过脸庞的微风,更添了一份凉爽。

“想当三伏天,凛然如素秋。”诗人在炎热的夏日里,却感觉到一种清凉,如同初秋般的清新,这种意境体现了他对于自然界变化的细腻感受和深刻理解。

“簿书丛里来,恍若脱羁囚。”这里可能指诗人在山中偶然间发现了一些竹简或古籍,这些文字如同解脱了束缚,给予人以思想的自由。

“乘兴偶登览,不谓成胜游。”诗人顺着心中的喜悦,偶尔攀援而上,却不自觉地完成了一次美妙的旅行。

“平生志所愿,一壑与一邱。”这是诗人平生的志向和愿望——在山中找到一个适宜居住的地方,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脚力到佳处,须作信宿留。”当诗人的脚步走到了心仪之地,就应该停下来,选择留宿,以便更好地欣赏和体验这份美丽。

“南峰只在眼,不必劳冥搜。”这里的南峰指的是一座位于视线范围内的山峰,无需费力去探寻什么,只是在目光所及之处,就能感受到自然赋予的一切美好。

“当时辋川图,景物有此不。”诗人提到了一幅画作,这幅画中的景象与眼前所见相似,但又有所不同,体现了艺术创作的独特魅力。

“学贵守所见,出处各异谋。”这句话强调了学习和保留所见之美的重要性,每个地方都有其独特之处,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策略或计划。

“渊明亦高哉,未肯屈督邮。”这里的“渊明”可能指的是一位学者或诗人,他们拥有深厚的学问和见识,不会轻易屈服于世俗的约束和限制。

这首诗通过对山水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大自然的热爱以及追求心灵自由的愿望。同时,诗中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篇典型的山水田园诗。

收录诗词(7)

叶翥(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水云归吴

塞上砧声响似雷,怜君骑马望南回。

今宵且向穹庐醉,后夜相思无此杯。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过黄杨奥孝子董公墓

我陟黄杨奥,我怀董孝君。

怀君君不见,冢草裹晴云。

形式: 五言绝句 押[文]韵

三里塘掐梅

扶疏不耐繁华,意足自然清绝。

壁间幻出横斜,祇欠纱窗明月。

形式: 六言诗

鹿田寺集杜五言

水花分堑弱,山木抱云稠。

更宿招提境,还同惠远游。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