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轩偶成

斋馀宴坐息深深,万法皆闲境会心。

轻浪飐荷珠溜玉,晴曦穿竹翠笼金。

岸头舟楫人归语,槛外菰蒲鸟去音。

谩说陶车并谢屐,如如不动胜登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翻译

斋后的闲暇时光里,我深深地静坐冥想,领悟万物的宁静之道。
轻风摇曳着荷叶,露珠像玉般滚落,阳光穿过竹林,映照出一片金色的翠绿。
岸边舟船归来的低语声,栏杆外茭白和蒲草丛中鸟儿飞走的声音。
别提陶渊明的农耕车和谢灵运的木屐,这种如如不动的心境,胜过任何游览踏青。

注释

斋馀:斋后的。
宴坐:静坐。
息深深:深深地冥想。
万法:万物。
皆:都。
闲境:宁静的境界。
会心:领悟。
轻浪:轻风。
飐:摇曳。
荷珠:荷叶上的露珠。
溜玉:像玉一样滚动。
晴曦:晴朗的阳光。
穿竹:穿过竹林。
翠笼金:映照出绿色的金光。
岸头:岸边。
舟楫:舟船。
人归语:人们的交谈声。
槛外:栏杆外。
菰蒲:茭白和蒲草。
鸟去音:鸟儿飞走的声音。
谩说:别提。
陶车:陶渊明的农耕车。
谢屐:谢灵运的木屐。
如如不动:不动如山。
胜登临:胜过一般的游览。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斋戒之余,在静谧的小轩中闲适的时光。他深深地沉浸在内心世界,感受到万物在宁静中的和谐。"轻浪飐荷珠溜玉"形象地描绘了荷花在微风中摇曳,露珠晶莹剔透,如同玉液滑落,生动展现了夏日池塘的清新之美。"晴曦穿竹翠笼金"则写出了阳光透过竹林洒下的金色光影,给翠绿的竹叶增添了生机和贵气。

诗人听到岸边舟行人的归语和槛外菰蒲间的鸟鸣,这些声音在静寂中显得尤为清晰,构成了一幅宁静而富有生活气息的画面。他以陶渊明的农耕生活和谢灵运的山水游屐为典故,表达出自己虽身处小轩,却能超然物外,心境如如不动,胜过世俗的登临游览。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深沉的感悟,传达出诗人对闲适生活的欣赏和对内心平静的追求,体现了宋代理学崇尚的内省与自然融合的意境。

收录诗词(351)

郑清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初名燮,、文叔,别号安晚。嘉泰二年进士及第。历官光禄大夫,左、右丞相,太傅,卫国公(齐国公)等。淳祐末年,元兵大举侵宋,进十龟元吉箴劝帝励精图治,未能实施,而后退仕隐居,諡忠定,著有《安晚集》六十卷

  • 字:德源
  • 籍贯:庆元道鄞县(今浙江宁波)
  • 生卒年:1176—1251

相关古诗词

山行

山行心迹已双清,骤见清溪眼为明。

鬼谷洞前符竹在,观音岩下魶鱼行。

宗师宴坐空馀石,龙女分流不作声。

人影交横到林薄,绿烟深处一猿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山房秋日即事(其一)

雨后鸣湍走碧溪,水声秋意恰相宜。

窥蝉螳臂方衷甲,啄蚓鸡群竞济师。

初月挂檐窗未觉,新凉入牖簟先知。

西风早已催征棹,管领莼鲈入梦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山房秋日即事(其二)

失惊墙外已飘黄,屈指秋来十日强。

暑寇负顽犹出没,风师未壮且翱翔。

橘包捧腹微藏叶,桂蕾呈身只欠香。

扫尽暮天疑浴罢,半眉淡月画新妆。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山房秋日即事(其三)

稻花经雨已脱白,枫叶未霜先借绯。

入纻蚊牙千计巧,挂檐蛛腹十分肥。

田翁看水携锄去,山妇临炊抱蔓归。

唯有诗肠无一事,隔溪数尽暮鸦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