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描绘了诗人乘舟经过下牢津时所见的壮丽景色与自然之音。首句“拖舟百丈苦攀跻”以“拖舟”形象地展现了舟行艰难,而“百丈”和“攀跻”则强调了旅途的艰辛与挑战。接着,“一过牢津恍似迷”一句,通过“恍似迷”的感受,表达了诗人对这一独特地点的初次接触所产生的迷离感。
接下来的四句,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感官描写,将视觉、听觉、触觉交织在一起。花儿绽放,乱红纷飞,仿佛是迎接彩旗的热烈欢迎;山谷深处传来的声音,如同回应着战鼓的回响,充满了生机与力量。避人而飞的幽鸟,在云间高声鸣叫,而怀抱幼子的惊猿,则在险峻之处发出啼声,这些生动的画面构成了自然界的和谐与活力。
最后两句,“春岫重重春水绿,却疑身在武陵溪”,诗人以“春岫”和“春水绿”描绘出春天的生机勃勃,同时将自己置身于武陵溪的想象之中,表达了对美好自然环境的向往与赞美。整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感悟,也流露出其对宁静与和谐生活的向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