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三十年来无孔窍,几回得眼还迷照。一见桃花参学了。呈法要,无弦琴上单于调。
摘叶寻枝虚半老,看花特地重年少。今后水云人欲晓。非玄妙,灵云合被桃花笑。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的《渔家傲·其二》,以个人修行体验为题材,表达了对人生智慧的追求和领悟。首句“三十年来无孔窍”描绘了诗人长久以来心灵的闭塞与困惑,暗示了对知识和真理的渴望。接着,“几回得眼还迷照”表达了几度获得启示却依然迷失的曲折过程。
“一见桃花参学了”以桃花比喻顿悟的瞬间,暗示诗人通过某种机缘或启示,对人生有了新的理解。“呈法要”则表明他开始传授或实践这种领悟到的“法要”,可能是佛法或其他哲学道理。
“无弦琴上单于调”运用无弦之琴的意象,象征着超越世俗的音乐,传达出诗人追求超脱的心境。“摘叶寻枝虚半老”描述了诗人虽然年岁渐长,但心境却因领悟而显得年轻。“拈花特地重年少”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心态上的返璞归真。
尾句“今后水云人欲晓”预示着诗人希望自己的领悟能帮助他人看透世事,达到一种通达的境界。“非玄妙”则点明这种境界并非神秘难解,而是源于日常生活中的感悟。“灵云合破桃花笑”以灵云和桃花相映成趣,形象地表达了诗人认为真理如同桃花般自然流露,让人会心一笑。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个人修行的经历,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入思考和对智慧的追求,以及对自然与生活的深刻洞察。
不详
晚号涪翁,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忆昔药山生一虎。华亭船上寻人渡。
散却夹山拈坐具。呈见处。繁驴橛上合头语。
千户垂丝君看取。离钩三寸无生路。
蓦口一桡亲子父,犹回顾。瞎驴丧我儿孙去。
半烟半雨溪桥畔,渔翁醉着无人唤。疏懒意何长,春风花草香。
江山如有待,此意陶潜解。问我去何之,君行到自知。
轻风袅断沈烟炷。霏微尽日寒塘雨。残绣没心情。
鸟啼花外声。离愁难自制。年少乖盟誓。
寂寞掩朱门。罗衣空泪痕。
细腰宫外清明雨。云阳台上烟如缕。云雨暗巫山。
流人殊未还。阿谁知此意。解遣双壶至。
不是白头新。周郎旧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