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露湿晴花春殿香,月明歌吹在昭阳。
似将海水添宫漏,共滴长门一夜长。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益的《宫怨》,它通过对宫廷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宫中女子孤独寂寞、无奈命运的同情。
"露湿晴花春殿香" 这一句,设定了一个温馨而又略带忧郁的春日景象。春天的阳光下,花朵在露水的滋润中散发出淡淡的香气,而这美好的景致却被局限在宫殿之内,反映出宫女们的生活是隔绝于外界的。
"月明歌吹在昭阳" 这句诗,则描绘了夜晚的场景。月光洒满,昭阳(即宫中的一处地方)传来歌声和吹奏乐器的声音。这不仅展示了宫廷生活中的艺术享受,同时也暗示着宫女们在夜深人静时分所寻求的情感寄托。
"似将海水添宫漏" 这一句,通过比喻手法,将宫中流淌的时间比作如同用海水来滴答宫中的漏刻。这种夸张的表达方式,强调了宫女们对于时间的感受——时间过得非常慢,这也反映出了她们对于外界的渴望和对自由的向往。
"共滴长门一夜长" 这句诗,则进一步描绘了这种时光流逝的感觉。长门可能是指宫中的某个特定之处,或者更广义地代表着宫廷生活本身。这句话突出了时间在这些被隔绝的女子心中拉得过于漫长的感受。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细腻景物和情境的描绘,以此来表达诗人对于宫女悲惨命运的同情,以及对封闭、孤独生活的深刻揭示。
不详
唐代诗人,祖籍凉州姑臧(今甘肃武威市凉州区),后迁河南郑州。大历四年(769)进士,初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建中四年(783)登书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以边塞诗作名世,擅长绝句,尤其工于七绝
征戍在桑乾,年年蓟水寒。
殷勤驿西路,北去向长安。
眼见风来沙旋移,经年不省草生时。
莫言塞北无春到,总有春来何处知。
破讷沙头雁正飞,鸊鹈泉上战初归。
平明日出东南地,满碛寒光生铁衣。
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
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