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函谷关

二百四十载,海内何纷纷。

六国兵同合,七雄势未分。

从成拒秦帝,策决问苏君。

鸡鸣将狗盗,论德不论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翻译

二百四十载,国家里多么纷乱。
六个诸侯国军队联合起来,七大强国的局势还未明朗。
顺从成就拒绝了秦国的霸业,决策的关键时刻咨询了苏秦。
依靠鸡鸣狗盗之徒,评判人时重品德不重功勋。

注释

二百四十载:指特定的历史时期,这里是泛指长时间的动荡。
海内:古代指中国境内,这里代指国家内部。
纷纷:杂乱的样子,形容局势不稳定。
六国:战国时期的六个主要国家。
兵同合:各国的军队联合在一起。
七雄:战国七雄,指的是战国时期的七个强大国家。
势未分:势力分布尚未明朗,指没有明显的胜负之分。
从成:服从或跟随正确的策略以达到成功。
拒秦帝:抵抗秦国统一的意图。
策决:做出重大决策。
苏君:指苏秦,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
鸡鸣:指能学鸡叫骗开城门的技能,比喻小技。
狗盗:偷盗的小技,也是比喻。
论德:根据道德来评价。
不论勋:不只看功劳大小。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战国时期七雄争霸的历史局势,以及各自为政、势力未分的情况。开篇“二百四十载,海内何纷纷”表达了时间背景和国家动荡不安的情形。“六国兵同合,七雄势未分”进一步强调了当时的军事联盟与权力的分散状态。

诗人通过提及历史人物“从成拒秦帝”,可能是在暗示战略家孙武(也称孙子)拒绝秦始皇的邀请,而策决问苏君则是询问苏代关于用兵之道。这里展现了古代智者对于战争和国家大事的深刻洞察。

“鸡鸣将狗盗”一句,借用了古人评说名将如同雄鸡报晓、勇士若盗犬一般,以此比喻军中英杰之才。而“论德不论勋”则表达了一种选拔官的观点,即重视才能和品德而非只看功绩。

诗中的意象丰富,语言简练有力,展示了作者对古代历史事件及其人物的深刻理解与鉴赏。同时,这也反映出唐代诗人对于国家安危和英雄英杰的关切,以及对于才德兼备之士的推崇。

收录诗词(205)

宋之问(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名少连,汉族,初唐时期的诗人,与沈佺期并称“沈宋”。唐高宗上元二年(675),进士及第,当时掌握实权的是武则天,富有才学的深得赏识,被召入文学馆,不久出授洛州参军,永隆元年(681),与杨炯一起进入崇文馆任学士。与陈子昂、卢藏用、司马承祯、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称为仙宗十友

  • 字:延清
  • 籍贯:汾州(今山西汾阳市)
  • 生卒年:约656 — 约712

相关古诗词

过蛮洞

越岭千重合,蛮溪十里斜。

竹迷樵子径,萍匝钓人家。

林暗交枫叶,园香覆橘花。

谁怜在荒外,孤赏足云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初承恩旨言放归舟

一朝承凯泽,万里别荒陬。

去国云南滞,还乡水北流。

泪迎今日喜,梦换昨宵愁。

自向归魂说,炎方不可留。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寿阳王花烛图

仙媛乘龙日,天孙捧雁来。

可怜桃李树,更绕凤皇台。

烛照香车入,花临宝扇开。

莫令银箭晓,为尽合欢杯。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泛镜湖南溪

乘兴入幽栖,舟行日向低。

岩花候冬发,谷鸟作春啼。

沓嶂开天小,丛篁夹路迷。

犹闻可怜处,更在若邪溪。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齐]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