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蛮洞

越岭千重合,蛮溪十里斜。

竹迷樵子径,萍匝钓人家。

林暗交枫叶,园香覆橘花。

谁怜在荒外,孤赏足云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翻译

跨越重重叠叠的山岭,沿着蛮溪蜿蜒行进了十里。
竹林茂密让砍柴人的小路变得难以辨认,浮萍环绕着钓鱼人的家。
树林幽深与枫叶交织在一起,果园里橘花的香气扑鼻而来。
有谁会怜惜这处于偏远之地的美景呢?我独自欣赏,足以沉浸于云霞之美中。

注释

越岭:跨越山岭。
千重合:形容山岭重重叠叠,连绵不断。
蛮溪:地名或特指偏远地区的溪流。
十里斜:沿着溪流走了十里,溪流弯曲的样子。
竹迷:竹林茂密令人迷失方向。
樵子径:樵夫,即砍柴人走的小路。
萍匝:浮萍环绕,匝意为环绕、围绕。
钓人家:钓鱼人的住所。
林暗:树林阴暗。
交枫叶:枫树叶子相互交错覆盖。
园香:果园散发出的香气。
覆橘花:橘子花覆盖,形容花开茂盛。
谁怜:谁会怜爱、同情。
在荒外:处于偏远、荒凉的地方。
孤赏:独自欣赏。
足云霞:足以享受云霞之美,比喻美景如画。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山幽谷的画面,充满了浓郁的自然美和独特的情怀。开篇“越岭千重合”与“蛮溪十里斜”,通过对山岭连绵、溪流蜿蜒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深远而神秘的氛围。紧接着,“竹迷樵子径”和“萍匝钓人家”,则通过竹林的密布和野草的缠绕,勾勒出了一个隐逸的生活场景。

诗中的自然景物不仅是静态的背景,更与人物的情感世界紧密相连。如“林暗交枫叶”和“园香覆橘花”,枫叶交织形成的林间昏暗,以及橘花散发的清香,都透露出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独特感受。

最后,“谁怜在荒外,孤赏足云霞”,诗人自问为何独自一人在这荒凉之地,却又感到一种超然的满足。这里的“荒外”不仅指的是物理上的偏远,更有着精神上的一种远离尘嚣的追求。这一段落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切情感,以及对孤独生活的某种享受。

整首诗以其清新脱俗的笔触,展现了一位隐逸者在大自然中的自得其乐,也透露出诗人内心世界的宁静与高远。

收录诗词(205)

宋之问(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名少连,汉族,初唐时期的诗人,与沈佺期并称“沈宋”。唐高宗上元二年(675),进士及第,当时掌握实权的是武则天,富有才学的深得赏识,被召入文学馆,不久出授洛州参军,永隆元年(681),与杨炯一起进入崇文馆任学士。与陈子昂、卢藏用、司马承祯、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称为仙宗十友

  • 字:延清
  • 籍贯:汾州(今山西汾阳市)
  • 生卒年:约656 — 约712

相关古诗词

初承恩旨言放归舟

一朝承凯泽,万里别荒陬。

去国云南滞,还乡水北流。

泪迎今日喜,梦换昨宵愁。

自向归魂说,炎方不可留。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寿阳王花烛图

仙媛乘龙日,天孙捧雁来。

可怜桃李树,更绕凤皇台。

烛照香车入,花临宝扇开。

莫令银箭晓,为尽合欢杯。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泛镜湖南溪

乘兴入幽栖,舟行日向低。

岩花候冬发,谷鸟作春啼。

沓嶂开天小,丛篁夹路迷。

犹闻可怜处,更在若邪溪。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齐]韵

陆浑山庄

归来物外情,负杖阅岩耕。

源水看花入,幽林采药行。

野人相问姓,山鸟自呼名。

去去独吾乐,无然愧此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