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中望月

江水向涔阳,澄澄写月光。

镜圆珠留彻,弦满箭波长。

沈钩摇兔影,浮桂动丹芳。

延照相思夕,千里共沾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江水流向涔阳,清澈的水面映着明亮的月光。
水面如圆镜般映着月亮,犹如满弓的箭射出的波纹。
水底的鱼钩摇曳着月影,桂花的香气在水中浮动。
月光延伸到思乡的夜晚,千里之外,我们共享这衣裳的湿润。

注释

江水:指江河的水流。
涔阳:地名,古时的县名,今属湖南。
澄澄:形容水清澈透明。
写:映照。
镜圆:比喻水面平静如镜。
珠留彻:形象地描述月亮倒映在水中的样子。
弦满:比喻月圆如满弓。
箭波长:形容月光洒在水面上形成的波纹。
沈钩:沉入水中的鱼钩。
兔影:古代传说月中有玉兔,此处指月影。
浮桂:漂浮在水中的桂花,象征秋天的气息。
丹芳:红色的芬芳,形容桂花的香气。
延照:延长的光照。
相思夕:思乡或思念亲人的夜晚。
沾裳:湿润衣裳,常用来表达情感的深沉或悲伤。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江景月夜图景,通过对比和借代手法,展现了诗人对远方所思之人的深情。

"江水向涔阳,澄澄写月光。" 这两句以清澈的江水映射出明亮的月光,水面宛如一面镜子,平静地反射着天上的明月,这是对月夜景色的细腻描绘。

"镜圆珠留彻,弦满箭波长。" 这两句中“镜圆”比喻月亮如同圆镜,“珠留彻”则形容水面平静无波,如同珍珠落入水中不起一丝涟漪;“弦满”指弓拉满了箭,借以形容弯月如同满弓待发的箭,强调了月亮之圆润和力量;“箭波长”则是对流动江水的描写,如同无尽延伸的箭一般。

"沈钩摇兔影,浮桂动丹芳。" 这两句中,“沈钩”指的是沉重的钩状枝条,“摇兔”则形容月下树影摇曳如兔;“浮桂”指的是桂花飘浮在水面上,“动丹芳”则是桂花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散发出淡雅的香气。

"延照相思夕,千里共沾裳。"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所思之人的深情,月光延伸至遥远的地方,与相思的人共享这份清辉,如同衣襟被月光沾湿一般。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巧妙的意象创造,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景色的欣赏和对远方所思之人的深情怀念。

收录诗词(105)

卢照邻(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初唐诗人。自号幽忧子,汉族,其生卒年史无明载,望族出身,曾为王府典签,又出任益州新都(今四川成都附近)尉,在文学上,他与王勃、杨炯、骆宾王以文词齐名,世称“王杨卢骆”。有7卷本的《卢升之集》、明张燮辑注的《幽忧子集》存世。尤工诗歌骈文,以歌行体为佳,不少佳句传颂不绝,如“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等,更被后人誉为经典

  • 字:升之
  • 号:为“初唐四杰”
  • 籍贯:幽州范阳(治今河北省涿州市)

相关古诗词

至陈仓晓晴望京邑

拂曙驱飞传,初晴带晓凉。

雾敛长安树,云归仙帝乡。

涧流漂素沫,岩景霭朱光。

今朝好风色,延瞰极天庄。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巫山高

巫山望不极,望望下朝氛。

莫辨啼猿树,徒看神女云。

惊涛乱水脉,骤雨暗峰文。

沾裳即此地,况复远思君。

形式: 乐府曲辞 押[文]韵

折杨柳

倡楼启曙扉,杨柳正依依。

莺啼知岁隔,条变识春归。

露叶凝愁黛,风花乱舞衣。

攀折聊将寄,军中音信稀。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芳树

芳树本多奇,年华复在斯。

结翠成新幄,开红满故枝。

风归花历乱,日度影参差。

容色朝朝落,思君君不知。

形式: 乐府曲辞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