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狱诗(其十二)

奇邪效嚚讼,律案日以繁。

遂逮见知法,复启告密门。

大臣不释滞,主者胡守文。

君子高五听,胪情或见原。

匪贵发摘神,要使民无冤。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议狱诗(其十二)》由明代诗人皇甫汸所作,通过诗歌表达了对司法审判过程中的公正与仁慈的深刻思考。诗中描绘了在处理案件时,人们往往因偏见和私心而使诉讼案件日益增多,甚至牵连到知法之人。同时,诗中也指出,作为掌管法律的大臣和执行者,不应拘泥于条文,而应以宽仁之心去理解案情,有时甚至能发现原本的冤屈。

“奇邪效嚚讼,律案日以繁。” 开篇即揭示了社会上因人情复杂、偏见等因素导致的诉讼案件不断增加的现象。接着,“遂逮见知法,复启告密门。” 描述了即使是在知法之人中,也可能因为某些原因而被卷入诉讼,甚至有人利用告密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大臣不释滞,主者胡守文。” 这两句批评了在处理案件时过于拘泥于法律条文,忽视了实际情况和人性的复杂性。接下来,“君子高五听,胪情或见原。” 提出了一种理想化的司法态度,即君子应该全面听取各方意见,深入了解案情,有时甚至能够发现并纠正冤屈。

最后,“匪贵发摘神,要使民无冤。” 总结了主旨,强调了司法的目的在于维护正义,保护无辜,而不是仅仅追求揭露真相或惩罚罪犯。整首诗通过对司法实践的反思,呼吁司法系统在处理案件时应更加注重公平、仁慈和人性,以实现真正的司法正义。

收录诗词(1592)

皇甫汸(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议狱诗(其十三)

设网本为鱼,冥冥鸿罹之。

刑以威小人,君子亦婴徽。

膏火徒自煎,兰芳有时萎。

隆隆翻见绝,皎皎易成缁。

蒙庄戒崇颍,愿处才不才。

邹生下梁狱,三叹摅幽辞。

形式: 古风

议狱诗(其十四)

?灾愿惟恤,泣罪矜不雠。迨德睽明慎,凝科肆虔刘。

踊贵屦自贱,崇朝闻喔休。

列星烂若数,逸轸惜方遒。

遗亡及三宥,孔迩起宗周。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议狱诗(其十五)

古人重向隅,何以久坐石。

安得秦庭中,而乃无夜泣。

苦此秋荼繁,畏彼夏日赫。

三刺不及讯,两造未遑绎。

宣公宝明恕,相将止刑辟。

形式: 古风

议狱诗(其十六)

机辟徇多变,毕弋列重围。

终朝不及掩,谁谓鸟无知。

前方增击去,后已抢揄飞。

闻幽良杀草,惩纤应弃灰。

我行石阜中,下悬千仞溪。

岂惮行者苦,要俾犯者稀。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