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陵送别宋员外佐越郑舍人还京

朱绂临秦望,皇华赴洛桥。

文章南渡越,书奏北归朝。

树入江云尽,城衔海月遥。

秋风将客思,川上晚萧萧。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萧]韵

翻译

身着红色官服来到秦地眺望,像使者一样前往洛阳桥。
诗文随着南渡到越地,奏章则是向北回到朝廷。
树木映入江边的云彩中消失,城墙仿佛衔着遥远的海月。
秋风吹起,带来客人的思绪,河流上的傍晚一片萧瑟。

注释

朱绂:古代官员的红色礼服。
秦望:指秦国故地,这里代指长安或京都。
皇华:古代称使者或使臣。
洛桥:洛阳的著名桥梁,代指洛阳。
南渡越:指南下到越地,越地指今浙江一带。
书奏:奏章,古代臣子向皇帝上书言事。
北归朝:指返回朝廷,向北去长安或洛阳。
树入江云尽:描绘树木与江边云彩相接,形象表现景色辽远。
城衔海月遥:形容城墙仿佛连接着远方的海月,意境深远。
秋风将客思:秋风勾起了旅客的思乡之情。
川上晚萧萧:河岸上傍晚的风吹过,草木发出萧瑟的声音。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位文人在江南与友人宋员外佐告别的情景。首句“朱绂临秦望,皇华赴洛桥”通过对比鲜明的色彩和地名,营造出一种离别之情的氛围。“文章南渡越,书奏北归朝”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仰慕,以及友人将要返回京城的消息。接着,“树入江云尽,城衔海月遥”用自然景物描绘出一种淡远的情怀和广阔的空间感。

最后两句“秋风将客思,川上晚萧萧”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在秋风中对离去友人的思念之情。这里,“秋风”常被用来比喻离别之苦,而“川上晚萧萧”则增添了一种孤寂和凄凉的感觉,强化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以及对友情的深沉表达,展现出了古代文人的情操与文学功底。

收录诗词(5)

韦述(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著名史学家。开元五年,中进士,授栎阳尉,转右补阙,迁起居舍人。说重词学之士,与张九龄、许景先、袁晖、赵冬曦、孙逖、王乾常游其门。十八年,兼知史官事,转屯田员外郎、吏部职方郎中。二十七年,转国子司业,充集贤学士。天宝初年,历太子左右庶子,加银青光禄大夫。九年,兼充礼仪使,迁工部侍郎,封方城县侯。述著有《唐职仪》三十卷、《高宗实录》三十卷、《西京新记》五卷、《御史台记》十卷、《开元谱》二十卷,并传于世

  • 籍贯:京兆万年
  • 生卒年:?-757年

相关古诗词

春日山庄

初岁开韶月,田家喜载阳。

晚晴摇水态,迟景荡山光。

浦净渔舟远,花飞樵路香。

自然成野趣,都使俗情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送贺秘监归会稽诗

二疏方告老,四皓尽归山。

蔼蔼都门别,仍看衣锦还。

霓裳标逸气,丹灶理童颜。

一遇真仙侣,群心难可攀。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奉和圣制送张说上集贤学士赐宴

修文中禁启,改字令名加。

台座徵人杰,书坊应国华。

赋诗开广宴,赐酒酌流霞。

云散明金阙,池开照玉沙。

掖垣留宿鸟,温树落馀花。

谬此天光及,衔恩醉日斜。

形式: 排律 押[麻]韵

晚渡伊水

悠悠涉伊水,伊水清见石。

是时春向深,两岸草如积。

迢遰望洲屿,逶迤亘津陌。

新树落疏红,遥原上深碧。

回瞻洛阳苑,遽有长山隔。

烟雾犹辨家,风尘已为客。

登陟多异趣,往来见行役。

云起早已昏,鸟飞日将夕。

光阴逝不借,超然慕畴昔。

远游亦何为,归来存竹帛。

形式: 古风 押[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