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赏春

斜风细雨作春寒,对尊前,忆前欢。曾把梨花,寂寞泪阑干。芳草断烟南浦路,和别泪,看青山。

昨宵结得梦夤缘,水云间,悄无言。争奈醒来,愁恨又依然。展转衾裯空懊恼,天易见,见伊难。

形式: 词牌: 江城子

翻译

初春细细微微的小风夹杂着小雨还有一点寒意,在酒樽前刚想畅饮,却回忆起以前的欢乐时光。那时寂寞无欢,只有手拈梨花,任泪水流淌过如花的脸际。还记得南浦分别时的情景:芳草萋萋,云烟漠漠,他的背影消失在远方。那一刻,柔肠寸断,泪眼模糊、无语独看高高的青山。
想起昨夜梦中,与伊人喜结重聚之缘,心思缱绻间竟悄然无语。梦中欢情正如水云渺渺,怎奈突然醒来,愁情恨意仍在。回思梦中幽欢,面对眼前寒衾,展转反侧,倍觉凄凉,懊恼、嗟呀、哀叹,全然无济于事,于是发出了凄凉绝望的哀鸣:“天易见,见伊难!”

注释

尊前:在酒樽之前。
梨花:梨树的花,代表着唯美纯净的爱情,但是也有谐音“离别”的意思。
阑干:眼眶。
南浦:情人别离地点的代称。
夤缘:连络,绵延。
争奈:怎奈;无奈。
衾裯:指被褥床帐等卧具。
伊:彼,他,她。

鉴赏

这首词作是宋代诗人朱淑真的《江城子·赏春》。从这段词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在春日的凄凉情怀。

"斜风细雨作春寒"一句,描绘出初春时节特有的微冷气候,风和雨都是细腻而不温暖,这种春意未盛的情景为后面的情感发展埋下了伏笔。

接着的"对尊前。忆前欢"显示诗人在饮酒之际回想起往昔的快乐时光。"曾把梨花,寂寞泪阑干"则透露出一丝哀愁。梨花是多情的象征,而诗人在寂静中以泪洗面,不仅是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也是在现实中的孤独无助。

"芳草断烟南浦路,和别泪,看青山"进一步描绘出诗人与别离之情愫。南浦路上的芳草与断续的烟气,是那离别时的氛围,而"和别泪"则是对即将到来的分别感到悲伤。

"昨宵结得梦夤缘"表达了诗人在夜晚做了一个美好的梦,梦中可能重逢了往昔的情愫,但醒来后发现只是幻觉。

"水云间。悄无言"则是对现实与梦境的界限感慨,水云之间仿佛有着难以捉摸的情愫,却又无法用语言表达。

最后"争奈醒来,愁恨又依然。展转衾裯空懊恼,天易见,见伊难"则是对现实与梦境的冲突,以及对逝去美好的无能为力的复杂情感的表述。诗人在清晨醒来后,那些愁绪和恨意依然如影随形,而展转于床褥之中,却只能空自懊恼,天上的月亮容易看见,但要再次遇见那位心上人的难度,却如同登天。

这首词作在平淡的语言背后,蕴含着深厚的情感波澜,是对春日别离之情的一种抒发,也是诗人内心复杂情绪的流露。

收录诗词(367)

朱淑真(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宋代女诗人,亦为唐宋以来留存作品最丰盛的女作家之一。南宋初年时在世,祖籍歙州(治今安徽歙县),《四库全书》中定其为“浙中海宁人”。生于仕宦之家。夫为文法小吏,因志趣不合,夫妻不睦,终致其抑郁早逝。又传淑真过世后,父母将其生前文稿付之一炬。其余生平不可考,素无定论。现存《断肠诗集》、《断肠词》传世,为劫后余篇

  • 号:幽栖居士
  • 籍贯:一说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
  • 生卒年:约1135~约1180

相关古诗词

西江月.春半

办取舞裙歌扇,赏春只怕春寒。

卷帘无语对南山,已觉绿肥红浅。

去去惜花心懒,踏青闲步江干。

恰如飞鸟倦知还,澹荡梨花深院。

形式: 词牌: 西江月

念奴娇.二首催雪(其一)

冬晴无雪,是天心未肯,化工非拙。

不放玉花飞堕地,留在广寒宫阙。

云欲同时,霰将集处,红日三竿揭。

六花剪就,不知何处施设。

应念陇首寒梅,花开无伴,对景真愁绝。

待出和羹金鼎手,为把玉盐飘撒。

沟壑皆平,乾坤如画,更吐冰轮洁。

梁园燕客,夜明不怕灯灭。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念奴娇(其二)

鹅毛细剪,是琼珠密洒,一时堆积。

斜倚东风浑漫漫,顷刻也须盈尺。

玉作楼台,铅镕天地,不见遥岑碧。

佳人作戏,碎揉些子抛掷。

争奈好景难留,风僝雨僽,打碎光凝色。

总有十分轻妙态,谁似旧时怜惜。

担阁梁吟,寂寥楚舞,笑捏狮儿只。

梅花依旧,岁寒松竹三益。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点绛唇.冬

风劲云浓,暮寒无奈侵罗幕。

髻鬟斜掠,呵手梅妆薄。少饮清欢,银烛花频落。

恁萧索。春工已觉,点破香梅萼。

形式: 词牌: 点绛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