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研山台上的牡丹花,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花朵的美丽与香气。首句“研山台上卉,颊黛弄芳菲”将牡丹置于研山台这一特定场景中,以“颊黛”形容花瓣的颜色,生动地表现了花朵的娇艳与活力。接下来,“国色深含醉,花神浅赐绯”两句进一步赞美了牡丹的国色天香,仿佛是花神轻柔地赋予其绯红之色,充满了神秘与浪漫的气息。
“妍分朱露滴,香乱伎人衣”则从视觉和嗅觉两个角度描绘了牡丹的美丽与香气,露珠在花瓣上闪烁,增添了几分清新的美感;而花香弥漫,甚至让舞伎的衣裳都沾染上了香气,可见其浓郁与迷人。最后,“可比红儿似,罗家见亦稀”以红儿为喻,强调了牡丹的珍贵与独特,即便是技艺高超的织造者也难以复制其绝美。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牡丹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其自然之美,也融入了诗人对美的深刻感悟和对生活的热爱,是一首富有情感与艺术性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