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十五日晚出溪上留连不能去

偶来寻晚景,便觉涤嚣烦。

岸柳相搀绿,风荷各自翻。

归云何处宿,惊鹜或时喧。

不奈沧波阔,鸠山有故源。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翻译

我偶尔来此欣赏傍晚景色,顿感心灵宁静,去除烦恼。
河岸边的柳树翠绿相依,风中的荷花各自摇曳。
飘荡的归云不知何处栖息,惊飞的野鸭偶尔发出喧闹声。
无奈眼前沧海辽阔,鸠山下似乎有我旧日的根源。

注释

偶来:偶尔。
寻:寻找。
晚景:傍晚景色。
涤:洗涤。
嚣烦:烦恼。
岸柳:河岸边的柳树。
搀绿:翠绿相依。
风荷:风中的荷花。
各自翻:各自摇曳。
归云:飘荡的归云。
宿:栖息。
惊鹜:惊飞的野鸭。
喧:喧闹。
奈:无奈。
沧波:沧海。
阔:辽阔。
鸠山:地名,可能有特殊含义。
故源:旧日的根源。

鉴赏

此诗描绘了诗人在一个春日傍晚独自外出的情景。开篇“偶来寻晚景,便觉涤嚣烦”表达了一种不经意间追寻暮色,却突然感到心中烦躁的情怀。这可能是由于诗人内心的某种忧虑或是不满,而这种感觉在大自然的美景面前显得格外突兀。

接下来的“岸柳相搀绿,风荷各自翻”则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日溪畔图。岸边的柳树交织着青绿色的枝条,而池中的荷花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每一片叶子都随风转动。这段景色描写不仅展示了诗人的观察之细腻,也传达了一种生机勃勃的自然美。

紧接着,“归云何处宿,惊鹜或时喧”表明诗人对归宿的迷茫和不安。夕阳西下,天边的云彩不知将在何处停留,而那惊起的鸟儿偶尔发出叫声,这一切都加深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彷徨。

最后,“不奈沧波阔,鸠山有故源”则透露出诗人对远离故土、无法归去的无奈。这里的“沧波阔”形容水之宽广,而“鸠山有故源”则是指诗人心中那不可触及的记忆和情感寄托。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复杂情感。它既展现了春日美好的景色,也流露出一种难以名状的情绪,这种情绪在诗人无法回到故土时达到顶峰。这首诗可以看作是对自然之美和人生之困的深刻体察与抒发。

收录诗词(833)

宋庠(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对月

萧寂东轩坐,徘徊月驭来。

风休凉晕缺,旬破晚弦开。

紫汉沈星树,仙茎逼露杯。

谁怜故林鹊,终夕自惊猜。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正月三日作

迎春才十日,应月已三蓂。

池面开新素,山光复旧青。

灰飞空玉琯,醅动涨金瓶。

剩作寻芳具,当筵忌独醒。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青]韵

永兴端明王左丞寄示见训长句因为后答

西风书驿到河津,且喜开筒丽句新。

安石风流高映世,君房言语妙惊人。

公怀远略须经国,我愧华颠未乞身。

惟有论交方寸地,岁寒留得比松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永阳登楼怀阙下知己

西北楼边路欲分,神皋不见见浮云。

晋邮尺牍波中断,洛客归心笛里闻。

丽赋有情伤桂魄,劳歌无节怨兰薰。

汉家续食催西上,忍逐江鸥狎旧群。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