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张耒学士病中二首(其一)

一卧怜君三十朝,呼医仍苦禁城遥。

灵根自逐新阳发,病蘖从经野火烧。

吻燥未须寻曲糵,囊空谁与典絺蕉。

何时匹马随街鼓,睡起频惊髀肉消。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翻译

我怜惜你整日卧病,三十个早晨呼唤医生还得忍受遥远宫廷的不便。
你的生命力随着新春的到来而复苏,但病根却在野外大火中经受过煎熬。
口干舌燥无需寻找酿酒的曲糵,因为囊中羞涩无法购买所需的蕉叶做药引。
何时能骑马随街市的鼓声出行,醒来时不再因久卧而大腿肌肉消瘦。

注释

一卧:卧病。
怜君:怜惜你。
三十朝:三十个早晨。
呼医:呼唤医生。
禁城:宫廷。
灵根:生命力。
新阳:新春。
病蘖:病根。
野火:野外大火。
吻燥:口干。
曲糵:酿酒的曲糵。
囊空:囊中羞涩。
典絺蕉:购买蕉叶做药引。
匹马:一人骑马。
随街鼓:随街市的鼓声。
髀肉消:大腿肌肉消瘦。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为好友张耒学士病中的第一首和韵之作。诗人以关切之情描绘了张耒长期患病的情景,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深同情。

首句“一卧怜君三十朝”写出了张耒病势严重,已经卧床多日,诗人对此深感怜悯,三十个日夜的病痛可见病情之重。次句“呼医仍苦禁城遥”进一步描述了求医的艰难,因身处京城,距离医疗资源遥远,显得格外无奈。

第三句“灵根自逐新阳发”运用象征手法,将身体比喻为生机勃勃的植物,希望张耒能像植物随着春阳复苏一样逐渐康复。然而,“病蘖从经野火烧”又暗示病痛如野火般难以扑灭,病情复杂且反复。

第四句“吻燥未须寻曲糵”意指张耒口干舌燥,不必急于寻找酒酿来解渴,可能暗示病情需要慢慢调理。接着,“囊空谁与典絺蕉”则表达了对友人经济困境的担忧,囊中羞涩,无法购买所需的药物或食物。

最后两句“何时匹马随街鼓,睡起频惊髀肉消”,诗人期盼张耒早日康复,可以骑马出行,轻松自在,不再为病痛所困,甚至担心久卧病榻会导致肌肉萎缩。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关怀,展现了深厚的友情和对友人病情的忧虑。

收录诗词(1852)

苏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 字:子由
  •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 生卒年:1039—1112年

相关古诗词

次韵李公择以惠泉答章子厚新茶二首(其一)

无锡铜瓶手自持,新芽顾渚近相思。

故人赠答无千里,好事安排巧一时。

蟹眼煎成声未老,兔毛倾看色尤宜。

枪旗携到齐西境,更试城南金线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次韵李公朝著作见赠二首(其一)

远客徒为尔,江边有故丘。

汀洲信广大,凫雁任漂浮。

好事时携酒,归心久倦游。

还乡定衰老,朋友肯相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次韵侄过江涨

阴淫夏为秋,雨暴溪作渎。

缺防旧通市,流潦几入屋。

虽幸廪粟空,犹惜畦蔬绿。

鹿骇不择音,鸿羁分遵陆。

室诮曾子还,城讴华元衄。

中情久岑寂,外物竞排蹙。

设心等一慈,开怀受诸毒。

道力虽未究,游波偶然伏。

粮须三月聚,艾要七年蓄。

君恩许北还,从此当退缩。

形式: 古风

次韵和人丰岁

风雨迎寒欲劳农,今年真不负元丰。

盖藏共荷官无扰,眠食安知帝有功。

草笠黄冠将蜡祀,羔羊朋酒亦豳风。

请君早具跻堂饮,退食委蛇正自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