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董纪所作的《次韵答俞原举五首(其二)》。诗中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生活的反思与对未来的期许。
首句“三载崎岖蜀道行”,描绘了诗人三年间在蜀地艰难跋涉的情景,既展现了旅途的艰辛,也暗示了诗人可能经历了许多波折和挑战。
“虚名已觉负平生”一句,流露出诗人对于追求虚名而忽视内心真正追求的反省,表达了对过去生活的一种遗憾和反思。
接着,“季鹰从此有归兴,思旷自来无宦情”两句,引用了晋代文学家张翰(字季鹰)因秋风起而思故乡的故事,表达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表明自己对官场生涯并无过多留恋之情。
“恐作渔樵闲话说,敢忘车笠旧交盟”则进一步阐述了诗人对未来的打算,他担心自己会像渔夫和樵夫一样,与世无争,但又不忘与老朋友之间的约定,体现了诗人既有归隐之心,又不忘友情的复杂情感。
最后,“鹤滩喜与鸳湖近,夜夜相望共月明”两句,以鹤滩与鸳湖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友情的珍惜。鹤滩与鸳湖的接近,象征着诗人希望与友人共同享受宁静美好的时光,而“夜夜相望共月明”则描绘了一幅月下好友相伴的画面,充满了温馨与和谐。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过往生活的反思、对未来生活的期待以及对友情的珍视,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情感深度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