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董纪所作的《春分日见雪》。诗中描绘了春分时节初雪降临的情景,以及诗人对这一景象的独特感受。
首句“腊前为瑞竟无多,却向春深渎至和”,以“腊前”与“春深”对比,表达了对冬末春初时分天气变化的感慨。腊月之前,本应是瑞雪兆丰年的美好预兆,但如今却在春天深处才见到雪花飘落,这似乎是对大自然的一种讽刺。然而,“却向春深渎至和”一句则转而赞美了这种和谐的自然现象,暗示着即便是在不寻常的季节里,大自然依然能够展现出其独特的美。
接着,“病后不禁寒料峭,老来偏恶气乖讹”两句,诗人通过个人经历,表达了对寒冷天气的敏感和对身体状况的关注。病后的他难以承受寒风的侵袭,年老体衰的他也更加厌恶天气的不正常变化。这两句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自身健康的担忧,也反映了他对自然界规律的尊重和敬畏。
“山阴笑端作故事,江上画意在渔蓑”则是对雪景的生动描绘。山阴处的雪景仿佛是大自然的笑语,成为了流传的故事;而江面上渔民的蓑衣,则在雪景中增添了一抹生动的色彩,仿佛一幅美丽的画卷。这两句通过形象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雪中美景的欣赏和赞叹。
最后,“东君摸棱有如此,莺花寥落奈尔何”两句,诗人将自己比作掌管春天的东君,感叹春天的景象如此复杂多变,即便是莺歌燕舞、百花齐放的美景,也无法完全抵御外界环境的影响。这两句既是对自然现象的感慨,也是对人生百态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生命中不可预测性和脆弱性的深刻理解。
综上所述,董纪的《春分日见雪》通过对春雪的细腻描绘和对个人情感的真挚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独特感悟和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