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日见雪

腊前为瑞竟无多,却向春深渎至和。

病后不禁寒料峭,老来偏恶气乖讹。

山阴笑端作故事,江上画意在渔蓑。

东君摸棱有如此,莺花寥落奈尔何。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董纪所作的《春分日见雪》。诗中描绘了春分时节初雪降临的情景,以及诗人对这一景象的独特感受。

首句“腊前为瑞竟无多,却向春深渎至和”,以“腊前”与“春深”对比,表达了对冬末春初时分天气变化的感慨。腊月之前,本应是瑞雪兆丰年的美好预兆,但如今却在春天深处才见到雪花飘落,这似乎是对大自然的一种讽刺。然而,“却向春深渎至和”一句则转而赞美了这种和谐的自然现象,暗示着即便是在不寻常的季节里,大自然依然能够展现出其独特的美。

接着,“病后不禁寒料峭,老来偏恶气乖讹”两句,诗人通过个人经历,表达了对寒冷天气的敏感和对身体状况的关注。病后的他难以承受寒风的侵袭,年老体衰的他也更加厌恶天气的不正常变化。这两句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自身健康的担忧,也反映了他对自然界规律的尊重和敬畏。

“山阴笑端作故事,江上画意在渔蓑”则是对雪景的生动描绘。山阴处的雪景仿佛是大自然的笑语,成为了流传的故事;而江面上渔民的蓑衣,则在雪景中增添了一抹生动的色彩,仿佛一幅美丽的画卷。这两句通过形象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雪中美景的欣赏和赞叹。

最后,“东君摸棱有如此,莺花寥落奈尔何”两句,诗人将自己比作掌管春天的东君,感叹春天的景象如此复杂多变,即便是莺歌燕舞、百花齐放的美景,也无法完全抵御外界环境的影响。这两句既是对自然现象的感慨,也是对人生百态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生命中不可预测性和脆弱性的深刻理解。

综上所述,董纪的《春分日见雪》通过对春雪的细腻描绘和对个人情感的真挚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独特感悟和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471)

董纪(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明字良史,后以字行,更字述夫。洪武(一三六八至一三九八)中任江西按察佥事。善草书。著西郊笑端集。《书史会要、大观录》

  • 号:一槎
  • 籍贯:上海

相关古诗词

次韵答张林泉

白发无情已不饶,固宜甘分老衡茅。

德公退隐非要誉,元亮归来便息交。

花下酒壶还独酌,竹间茶臼问谁敲。

自知性似边韶懒,寄语时贤莫见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肴]韵

重阳有感

衡门稚子笑牵衣,新酒初香豆荚肥。

佳节重阳还复至,故人何处不曾归。

黄花有约开偏早,白发无情落渐稀。

未必晚年陶处士,觉今俱是昨俱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次韵东村舟中夜雨

醉梦初回四鼓前,打篷急雨乱如拳。

半床云锦沾俱湿,一点风灯照不眠。

陶令意轻彭泽县,庞公志在鹿门田。

明朝行乐谁能必,未定阴晴亦偶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中秋玩月次韵胡鼎文别驾

碧天飞上烂银盘,此夜清光到处看。

云絮逐风还片片,露珠垂叶正漙漙。

尊前香喷黄金鸭,空外笙来白玉鸾。

欲诣姮娥一问讯,只疑高处不胜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