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行

老病无乐事,岁秋悲更长。

穷郊日萧索,生意已苍黄。

小弟发亦白,两男俱不强。

有才且未达,况我非贤良。

幸以朽钝姿,野外老风霜。

寒鸦噪晚景,乔木思故乡。

魏人宅蓬池,结网伫鳣鲂。

水清鱼不来,岁暮空徬徨。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翻译

年老多病再无欢愉事,岁末秋天悲伤更加绵长。
荒僻的郊外每日凄凉冷清,生机已是一片凋敝景象。
小弟的头发也已斑白,两个儿子身体都不健壮。
有才能的人尚且未能显达,何况我并非贤能优良。
有幸以这笨拙衰老之躯,在野外度过余生饱经风霜。
傍晚时分寒鸦在啼叫,高大的树木也似在思念故乡。
魏人住在蓬池边,织网期待捕捉鲤鱼和鲂。
水质清澈鱼儿却未来,年末只能徒然彷徨。

注释

老病:年老且多病。
无乐事:没有快乐的事情。
岁秋:秋季,这里特指一年将尽之时。
悲更长:悲伤情绪更加绵延。
穷郊:偏远的郊外。
日萧索:每日显得凄凉、不景气。
生意:生命力、生机。
已苍黄:已经变得暗淡、衰败。
小弟:作者的弟弟,此处也可能指年轻的家庭成员。
发亦白:头发也变白了。
两男:两个儿子。
不强:身体不好,不强壮。
有才:有才能的人。
且未达:尚且没有达到成功或显赫的地位。
况我:何况是我。
非贤良:不是贤能善良的人。
幸:幸运的是。
朽钝姿:衰老而迟钝的样子。
野外:郊外,远离人烟的地方。
老风霜:在风霜中老去,比喻经历很多艰难困苦。
寒鸦:冬天的乌鸦,叫声凄厉。
噪晚景:在傍晚时分吵闹。
乔木:高大的树木,常象征故乡或长寿。
思故乡:思念家乡。
魏人:指居住在魏地的人,可能代指诗人自己或其他人物。
宅蓬池:住在蓬池附近。
结网:编织渔网。
伫:等待。
鳣鲂:鳣鱼和鲂鱼,泛指大鱼。
水清:水质清澈。
鱼不来:鱼儿没有来,比喻期待落空。
岁暮:年终,年末。
空徬徨:只能空自徘徊、迷茫。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老者的凄凉心境和生活现状,充满了悲秋的情怀。开篇便是“老病无乐事”,直接表达了诗人对衰老与疾病的无奈。接着,“岁秋悲更长”则是对时光流逝、生命易逝的感慨。

在第二句组中,“穷郊日萧索,生意已苍黄”,“穷郊”指的是偏远贫困的地方,而“萧索”形容秋天树木凋零的景象,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凄凉。"生意"指的是生命力和活力,"已苍黄"则暗示了生命力的衰退。

在第三句组中,“小弟发亦白,两男俱不强”,“小弟”可能是指年纪较轻的兄弟或晚辈,而“发亦白”说明他们也已经老去。"两男俱不强"则透露了家中的男性成员都缺乏力量,这在古代社会中意味着家庭的困境。

接着,“有才且未达,况我非贤良”,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才能未能得到认可与施展的无奈感,自谦“非贤良”则是对自己的能力和品德的一种自我评估。

在最后一句组中,“幸以朽钝姿,野外老风霜。寒鸦噪晚景,乔木思故乡。”诗人表达了自己虽然已至暮年,但依然保持着某种坚持与个性(“朽钝姿”)。"野外老风霜"形容的是在大自然中经历的沧桑。"寒鸦噪晚景"则是对凄凉夜色中的鸟鸣声进行描写,增添了一种孤寂感。而“乔木思故乡”中,“乔木”指的是坚硬的树木,"思故乡"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家乡的深切怀念。

最后两句“魏人宅蓬池,结网伫鳣鲂。水清鱼不来,岁暮空徬徨。”通过描绘一个外国人的寓所和捕鱼未果的情景,增强了诗中的凄凉感。"魏人宅蓬池"可能是指某种边陲生活的环境,“结网伫鳣鲂”则表达了捕鱼的无果。"水清鱼不来"暗示着即便是自然环境优美,也无法带来期待中的收获。而“岁暮空徬徨”则是对年底时光流逝、心境无着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对衰老、疾病、家庭困境、个人才能未被认可等多方面的情绪表达,展现了诗人复杂而深沉的心理状态和对生命无常的深刻体会。

收录诗词(2)

于逖(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巴女谣

巴女骑牛唱竹枝,藕丝菱叶傍江时。

不愁日暮还家错,记得芭蕉出槿篱。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买山吟

买得幽山属汉阳,槿篱疏处种桄榔。

唯有猕猴来往熟,弄人抛果满书堂。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江南曲

偶向江边采白蘋,还随女伴赛江神。

众中不敢分明语,暗掷金钱卜远人。

形式: 词牌: 啰唝曲 押[真]韵

舟中月明夜闻笛

浦里移舟候信风,芦花漠漠夜江空。

更深何处人吹笛,疑是孤吟寒水中。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