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金山寺

地接龙宫涨浪赊,鹫峰岑绝倚云斜。

岩披宿雾三竿日,路引迷人四照花。

海国盗牙争起塔,河童施钵但惊沙。

春萝攀倚难成去,山谷疏钟落暮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翻译

潮水涨满,仿佛与龙宫相连,鹫峰高耸入云,险峻无比。
岩壁上覆盖着晨雾,阳光穿透三竿,照亮了迷人的道路,沿途花朵四散开放。
海边国家的人们竞相建造佛塔,河童施舍的碗却只能惊动沙滩上的沙粒。
春天的藤萝缠绕难以离去,山谷中回荡着稀疏的钟声,伴随着傍晚的晚霞落下。

注释

地接:连接。
龙宫:神话中的海底宫殿。
鹫峰:一种凶猛的鸟,这里指山峰。
岑绝:高峻险要。
倚云斜:倾斜着靠在云端。
岩披:岩石覆盖。
宿雾:夜间遗留的雾气。
三竿日:太阳升起三竿高。
四照花:四处开放的花朵。
海国:沿海地区。
盗牙:比喻建造佛塔的行动。
河童:日本传说中的水妖。
施钵:施舍碗。
春萝:春季的藤蔓。
攀倚:攀爬依附。
疏钟:稀疏的钟声。
暮霞:傍晚的彩霞。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所作的《题金山寺》,描绘了金山寺周围的壮丽景色。首句“地接龙宫涨浪赊”形象地展现了金山寺地理位置的独特,仿佛连接着龙宫,波涛汹涌的江水带来一种神秘而辽阔的氛围。次句“鹫峰岑绝倚云斜”则描绘了山峰高耸入云,险峻壮观。

第三句“岩披宿雾三竿日”写出了早晨的景象,山岩被晨雾笼罩,阳光透过云层,洒下三竿(约指三个时辰)的光影,显得静谧而富有生机。第四句“路引迷人四照花”进一步描绘了道路两旁繁花似锦,令人眼花缭乱,增添了迷人的色彩。

第五句“海国盗牙争起塔”运用了比喻,将海盗比作建造佛塔的工匠,形象地描述了当地人们虔诚的信仰和对佛教的崇尚。第六句“河童施钵但惊沙”则借河童的形象,暗示了寺庙周围环境的宁静,只有河童施舍的沙声打破寂静。

最后两句“春萝攀倚难成去,山谷疏钟落暮霞”以春藤攀附山岩难以离去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金山寺美景的留恋,以及山谷中傍晚时分悠扬的钟声与晚霞相映成趣的宁静画面。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金山寺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展现了作者对山水之间禅意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收录诗词(1170)

欧阳修(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 字:永叔
  • 号:醉翁
  • 籍贯: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
  • 生卒年:1007-1072

相关古诗词

赠王介甫

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

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

朱门歌舞争新态,绿绮尘埃拂旧弦。

常恨闻名不相识,相逢罇酒曷留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赠隐者

五岳嵩当天地中,闻君仍在最高峰。

山藏六月阴崖雪,潭养千年蜕骨龙。

物外自应多至乐,人间何事忽相逢。

饮罢飘然不辞决,孤云飞去杳无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下直呈同行三公

午漏声初转,归鞍路偶同。

天清黄道日,街阔绿槐风。

万国舟车会,中天象魏雄。

戢戈清四海,论道属三公。

自愧陪群彦,从来但朴忠。

时平容窃禄,岁晚叹衰翁。

买地淮山北,垂竿颍水东。

稻粱虽可恋,吾志在冥鸿。

形式: 排律 押[东]韵

与谢三学士唱和八首.和八月十五日斋宫对月

皓月三川静,晴氛万里销。

灵光望日满,寒色入波摇。

灏气成山雾,浮云蔽垄苗。

庙荒阴燐出,苑废露萤飘。

斋馆心方寂,秋城夜已遥。

清谈对元亮,琼彩映萧萧。

形式: 排律 押[萧]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