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叔徵君东溪草堂二首(其二)

今朝共游者,得性闲未归。

已到仙人家,莫惊鸥鸟飞。

水深严子钓,松挂巢父衣。

云气转幽寂,溪流无是非。

名理未足羡,腥臊讵所希。

自惟负贞意,何岁当食薇。

形式: 古风 押[微]韵

翻译

今日与我一同游玩的人,沉醉于自然的宁静尚未归去。
我们已经来到如同神仙居住的地方,不要惊动了鸥鸟的飞翔。
水面深邃,严子在此垂钓,松树上挂着巢父的衣裳,象征他们遗世独立的生活。
云雾缭绕,环境变得更加幽静,溪流潺潺,没有尘世的是非纷扰。
名利的道理还不足以羡慕,世俗的腥臊之气又岂是我所追求的。
自我反省,我怀有坚贞的志向,不知何时才能过上像伯夷、叔齐那样食薇草的隐士生活。

注释

今朝:今日。
共游者:一同游玩的人。
得性:沉醉于自然的性情。
未归:尚未回去。
已到:已经到达。
仙人:指隐居者或理想中的圣贤。
家:居所。
莫惊:不要惊动。
鸥鸟飞:鸥鸟自由飞翔的状态。
水深:水面深。
严子钓:严子,古代隐士,此处指垂钓的人。
巢父衣:巢父,古代隐士,挂在松树上的衣裳象征他的隐居生活。
云气:云雾。
转:变得。
幽寂:幽静而空寂。
溪流:流淌的溪水。
无是非:没有世俗的是非争议。
名理:名利的道理。
未足:不值得。
羡:羡慕。
腥臊:比喻世俗的污浊。
讵所希:岂是我所希求的。
自惟:自我反省。
负:怀有。
贞意:坚贞的意志。
何岁:哪一年。
食薇:伯夷、叔齐的故事,他们隐居首阳山食薇草。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田园生活、表达隐逸情怀的诗作。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自己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今朝共游者,得性闲未归。” 这两句开篇便设定了一种悠然自得的情境,诗人与友人同游于自然之中,心性得到满足而不急于返回,这种安逸感是非常难得的。

“已到仙人家,莫惊鸥鸟飞。” 诗人似乎已经达到了一个隐逸的境界,即使是仙人的居所,他也不希望打扰到那里的宁静,连鸥鸟的飞翔都不愿惊扰,这表明了诗人对自然和谐共生的态度。

“水深严子钓,松挂巢父衣。” 这两句通过水深难以钓鱼、树上悬挂着古人的衣物等意象,描绘了一种超脱尘世的生活状态,这里的“严子”和“巢父”可能指的是古代隐逸之人,他们的衣物长时间挂在树上未被取下,形象地表达了他们与世隔绝的生活。

“云气转幽寂,溪流无是非。” 云雾缭绕、溪水潺潺,自然界的一切似乎都在诉说着超然物外的宁静和纯净,没有世间的纷争和是非,这种境界让人心旷神怡。

“名理未足羡,腥臊讵所希。” 诗人对功名利禄并不羡慕,对世俗的污浊也没有所求,他的心灵世界独立而纯净。

“自惟负贞意,何岁当食薇。” 最后两句,诗人反思自己未能完全践行隐逸之道,有一份愧疚感。这里的“食薇”是古时隐者在山林中采野菜为食的生活,而诗人似乎还没有达到这一境界,表达了对自我修养的不满和继续追求的决心。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返璞归真的生活理念。诗人在诗中寻找一种精神上的寄托,表达了对于内心宁静和纯净世界的渴望。

收录诗词(30)

卢象(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紫阳真人歌

君不见先生耳鼻有仙骨,自号狂生中有物。

金华侍讲三十年,儿戏公卿与簪笏。

青门抗行谢客儿,健笔连羁王献之。

长安素绢书欲遍,主人爱惜常保持。

每叹二疏不足道,复言四皓常枯槁。

去年寝疾弥数旬,神鬼盈庭谋一老。

长男泣血求司命,少女颦眉诵《灵宝》。

还如简子复归来,更与洪崖同寿考。

上书北阙言授箓。税驾东州愿修道。

初闻行路犹未信,果达吾君谓之好。

山阴旧宅作仙坛,湖上闲田种芝草。

镜湖之水含杳冥,会稽仙洞多精灵。

须乘赤鲤游沧海,当以群鹅写道经。

皇恩赠诗四十字,明主赐金三十镒。

供帐倾朝一送归,双童驷马从兹出。

回看紫绶若轻尘,远别青门嗟故人。

鸳鹭差池攀羽盖,虹霓夭矫翊车轮。

田田列侍浮丘伯,曾子荣过朱买臣。

余高若是有先觉,灭迹归根从大朴。

千载悠悠等令威,十洲漫漫思方朔。

归去来,青牛顿足少迟回。

忽然云雾不相见,唯有飘飘香气来。

形式: 古风

赠程秘书

客自岐阳来,吐音若鸣凤。

孤飞畏不偶,独立谁见用。

忽从被褐中,召入承明宫。

圣人借颜色,言事无不通。

殷勤拯黎庶,感激论诸公。

将相猜贾谊,图书归马融。

顾余久寂寞,一岁麒麟阁。

且共歌太平,勿嗟名宦薄。

形式: 古风

吴越山多秀,新安江甚清。

书名会粹才偏逸,酒号屠苏味更醇。

初疑轻烟淡古松,又似山开万仞峰。

形式:

嵩山十志十首(其六)期仙磴

霏微阴壑兮气腾虹,迤逦危磴兮上凌空。

青霞杪兮紫云垂,鸾歌凤舞兮吹参差。

鸾歌凤舞兮期仙磴,鸿驾迎兮瑶华赠。

山中人兮好神仙,想像闻此兮欲升烟,铸月炼液兮伫还年。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