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境游山二首(其二)

振翮凌霜吹,正月伫天浔。

回镳凌翠壑,飞轸控青岑。

岩深灵灶没,涧毁石渠沈。

宫阙云间近,江山物外临。

玉坛栖暮夜,珠洞结秋阴。

萧萧离俗影,扰扰望乡心。

谁意山游好,屡伤人事侵。

形式: 排律 押[侵]韵

翻译

振动翅膀穿越寒霜,正月时节遥望天空的边际。
马车回转越过翠绿的山谷,飞驰的车轮控制着青色的山岭。
深山中的神灶已消失,山涧里的石渠已被淹没。
宫阙仿佛近在云间,江山如画超越世俗。
夜晚玉坛静谧,秋季珠洞凝聚着阴凉。
飘荡的身影远离尘俗,纷扰的心情常常怀念故乡。
谁能想到山中游玩如此美好,却多次被人事烦扰所伤。

注释

振翮:振动翅膀,这里指鸟或飞行器。
伫:长久地站立,这里指眺望。
镳:马嚼子,这里指马车。
轸:古代车厢底部的横木,这里代指车。
灵灶:祭祀用的神灶。
石渠:石头筑成的水渠。
宫阙:宫殿。
云间近:形容宫殿高耸入云,显得遥远。
江山:自然山水。
物外:世俗之外,指超脱世俗的地方。
玉坛:道教祭祀的场所。
珠洞:有珍珠般光泽的洞穴,常指仙境。
萧萧:形容风声或寂静的样子。
离俗:脱离世俗。
扰扰:纷乱,烦恼。
望乡心:思念家乡的心情。
人事:人间世事,指社会交往和事务。

鉴赏

这是一首描写山游之乐的诗歌,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精彩描述,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纷扰的超越。

“振翮凌霜吹,正月伫天浔。”这里运用了飞鸟翱翔的意象,表达了诗人想要逃离尘世、与自然合一的愿望。"回镳凌翠壑,飞轸控青岑"则是对山势的描写,通过"回"和"飞"两个动作字,展现出诗人在山间游走时的景象。

“岩深灵灶没,涧毁石渠沈”一句生动地描绘了幽深的山谷与潺潺流水的声音,给人以深远和静谧之感。"宫阙云间近,江山物外临"则是诗人在高处所见,宫阙隐约于云端,与眼前的江山相呼应,显得尤为壮丽。

“玉坛栖暮夜,珠洞结秋阴”描绘了一幅幽静的夜景图。诗人似乎已经融入自然之中,感受着秋夜的凉意和阴霾。

最后,“萧萧离俗影,扰扰望乡心。谁意山游好,屡伤人事侵。”诗人的内心世界在这里得到展现。他表达了对远离尘世、山中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感慨于人与自然之间难以完全割裂的情愫。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和深刻的情感抒发,展示了一位唐代文人的高洁情怀和艺术造诣。

收录诗词(113)

王勃(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汉族,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世称“初唐四杰”,其中是“初唐四杰”之首。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八月,自交趾探望父亲返回时,不幸渡海溺水,惊悸而死。在诗歌体裁上擅长五律和五绝,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主要文学成就是骈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堪称一时之最,代表作品有《滕王阁序》等

  • 字:子安
  • 籍贯: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
  • 生卒年:649或650~676或675年

相关古诗词

泥溪

弭棹凌奔壑,低鞭蹑峻岐。

江涛出岸险,峰磴入云危。

溜急船文乱,岩斜骑影移。

水烟笼翠渚,山照落丹崖。

风生蘋浦叶,露泣竹潭枝。

泛水虽云美,劳歌谁复知。

形式: 排律 押[支]韵

秋日仙游观赠道士

石图分帝宇,银牒洞灵宫。

回丹萦岫室,复翠上岩栊。

雾浓金灶静,云暗玉坛空。

野花常捧露,山叶自吟风。

林泉明月在,诗酒故人同。

待余逢石髓,从尔命飞鸿。

形式: 排律 押[东]韵

八仙径

柰园欣八正,松岩访九仙。

援萝窥雾术,攀林俯云烟。

代北鸾骖至,辽西鹤骑旋。

终希脱尘网,连翼下芝田。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上巳浮江宴韵得阯字

披观玉京路,驻赏金台阯。

逸兴怀九仙,良辰倾四美。

松吟白云际,桂馥青溪里。

别有江海心,日暮情何已。

形式: 古风 押[纸]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