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石图分帝宇,银牒洞灵宫。
回丹萦岫室,复翠上岩栊。
雾浓金灶静,云暗玉坛空。
野花常捧露,山叶自吟风。
林泉明月在,诗酒故人同。
待余逢石髓,从尔命飞鸿。
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王勃的作品,名为《秋日仙游观赠道士》。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在一个秋日里进行了一次仙境般的游历,并在此过程中与一位道士相遇,赠送了他一些礼物。诗中的意象丰富,语言华丽。
"石图分帝宇,银牒洞灵宫"两句,描绘了一幅神话中的画面,石图代表着古老的智慧与记忆,而“分帝宇”则是指将这份智慧传递给天界, silver 牒洞灵宫则是一个超自然的场所,充满了神秘的气息。
"回丹萦岫室,复翠上岩栊"中,“回丹”可能指的是道教的修炼之法,而“萦岫室”和“复翠上岩栊”则是仙境中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美与神秘境界的向往。
"雾浓金灶静,云暗玉坛空"两句描写的是一个宁静而又神圣的场所。雾气笼罩着金灶,使其显得格外平静,而“云暗玉坛空”则是在形容一处高洁的空间,这里没有喧嚣,只有云雾缭绕,给人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
"野花常捧露,山叶自吟风"中,“野花常捧露”可能是指自然界中花朵沐浴在清晨的露水之中,而“山叶自吟风”则是在形容山间树叶随着风声轻轻地颤抖和发出声音,两者都在描绘大自然的生机与和谐。
"林泉明月在,诗酒故人同"一句中,“林泉明月在”是对一个清澈泉水旁,林木掩映之地,在明月照耀下景象的描写,而“诗酒故人同”则是在表达与旧友共同享受诗意和美酒的愉悦时光。
最后两句"待余逢石髓,从尔命飞鸿",可能是指诗人期待着再次遇见一位仙人(石髓),并且将由这位仙人来决定是否通过信使(飞鸿)传递信息。这里的“飞鸿”也是古代书信往来的象征。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以及与道士之间的交流,展现了诗人对于超然物外、追求永恒之境界的向往和浪漫情怀。
不详
唐代诗人。汉族,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世称“初唐四杰”,其中是“初唐四杰”之首。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八月,自交趾探望父亲返回时,不幸渡海溺水,惊悸而死。在诗歌体裁上擅长五律和五绝,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主要文学成就是骈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堪称一时之最,代表作品有《滕王阁序》等
柰园欣八正,松岩访九仙。
援萝窥雾术,攀林俯云烟。
代北鸾骖至,辽西鹤骑旋。
终希脱尘网,连翼下芝田。
披观玉京路,驻赏金台阯。
逸兴怀九仙,良辰倾四美。
松吟白云际,桂馥青溪里。
别有江海心,日暮情何已。
桂宇幽襟积,山亭凉夜永。
森沈野径寒,肃穆岩扉静。
竹晦南汀色,荷翻北潭影。
清兴殊未阑,林端照初景。
东园垂柳径,西堰落花津。
物色连三月,风光绝四邻。
鸟飞村觉曙,鱼戏水知春。
初晴山院里,何处染嚣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