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凤吟

宛转回肠离绪,懒倚危栏,愁登高阁。

相思何处,人在绣帏罗幕。

芳年艳齿,枉消虚过,会合丝轻,因缘蝉薄。

暗想飞云骤雨,雾隔烟遮,相去还是天角。

怅望不将梦到,素书谩说波浪恶。

纵有青青发,渐吴霜妆点,容易凋铄。

欢期何晚,忽忽坐惊摇落。

顾影无言,清泪湿、但丝丝盈握。

染斑客袖,归日须问著。

形式: 词牌: 丹凤吟

翻译

心绪缠绵,不愿倚靠高栏,愁苦地登上楼阁。
思念的人在何处?她身在绣帷和罗幕中。
青春年华,美丽笑容,却白白浪费,相聚的机会如丝般轻薄。
暗自想象,如同疾风骤雨,被雾霭和烟雾阻隔,我们相距遥远。
遗憾的是,梦境无法将你带到,信中的誓言也显得无力。
即使有乌黑的头发,也渐渐被吴地的秋霜染白,容易衰老。
期待的欢乐何时到来?时光匆匆,忽然惊觉已近凋零。
望着自己的影子,默默无语,清泪滑落,只留下湿湿的一握。
旅途沾染的斑驳痕迹,归来时一定要问问这痕迹的由来。

注释

宛转:曲折缠绵。
离绪:离别之情。
懒倚:不愿倚靠。
危栏:高栏杆。
愁登:忧郁地登上。
高阁:高楼。
绣帏罗幕:精致的帷帐和罗帐。
芳年艳齿:青春年华,美貌动人。
枉消:白白消磨。
虚过:虚度光阴。
丝轻:如丝般轻盈。
蝉薄:比喻缘分浅薄。
飞云骤雨:疾风骤雨。
天角:极远的地方。
梦到:进入梦境。
素书:白色的信笺。
吴霜:吴地的秋霜,代指衰老。
凋铄:凋谢,衰老。
坐惊摇落:突然感到岁月流逝。
顾影:回头看影子。
盈握:满手。
染斑客袖:旅途沾染的污渍。
归日:归来之日。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方千里的《丹凤吟》,它描绘了一种深沉的相思之情和对逝去时光的感慨。诗中通过宛转的意象、懒倚的姿态,展现了主人公对远方所思之人的深情怀念。

"宛转回肠离绪,懒倚危栏,愁登高阁" 这几句描写了主人公在高阁之上,心中充满了对远方恋人的思念。"相思何处,人在绣帏罗幕" 表达了对所思之人的深切思念,而对方却身处锦绣的帏幕之中,两者之间有着遥不可及的距离感。

"芳年艳齿,枉消虚过,会合丝轻,因缘蝉薄" 这几句则表达了对青春易逝、美好时光不再的无奈和惆怅。诗人通过“会合丝轻”和“因缘蝉薄”来比喻两颗心灵之间脆弱而微妙的联系。

"暗想飞云骤雨,雾隔烟遮,相去还是天角" 这几句则描绘了一种天各一方、难以相见的情境。即便是内心深处的思念,也只能在云雾中遥寄,两人的距离宛如天涯。

"怅望不将梦到,素书谩说波浪恶" 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与理想之间差距的无奈,以及想要逃离这种痛苦,但又不得其门而入的心情。

"纵有青青发,渐吴霜妆点,容易凋铄。欢期何晚,忽忽坐惊摇落" 这几句则是对年华易逝、美好时光不再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憧憬和期待。

"顾影无言,清泪湿、但丝丝盈握。染斑客袖,归日须问著" 最后几句表达了诗人在回首往昔时的情景中沉默不语,只有泪水浸湿衣襟,而那份对过去的怀念犹如随身携带的污渍,将伴随着自己,直至归日。

总体而言,这首《丹凤吟》通过细腻的情感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世界以及对美好时光的无尽留恋。

收录诗词(93)

方千里(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六么令

照人明艳,肌雪消繁燠。

娇云慢垂柔领,绀发浓于沐。

微晕红潮一线,拂拂桃腮熟。群芳难逐。

天香国艳,试比春兰共秋菊。

当时相见恨晚,彼此萦心目。

别后空忆仙姿,路隔吹箫玉。

何处栏干十二,缥缈阳台曲。佳期重卜。

都将离恨,拼与尊前细留嘱。

形式: 词牌: 六幺令

六丑

看流莺度柳,似急响、金梭飞掷。

护巢占泥,翩翩飞燕翼。昨梦前迹。

暗数欢娱处,艳花幽草,纵冶游南国。

芳心荡漾如波泽。系马青门,停车紫陌。

年华转头堪惜。奈离襟别袂,容易疏隔。人间春寂。

谩云容暮碧。远水沈双鲤、无信息。天涯渐老羁客。

叹良宵漏断,独眠愁极。吴霜皎、半侵华帻。

谁复省十载,匀香晕粉,髻倾鬟侧。

相思意、不离潮汐。想旧家、接酒巡歌计,今难再得。

形式: 词牌: 六丑

少年游(其一)

丹青闲展小屏山。香烬一丝寒。

织锦回纹,生绡红泪,不语自羞看。

相思念远关河隔,终日望征鞍。

不识单栖,忍教良夜,魂梦觅长安。

形式: 词牌: 少年游

少年游

人如秾李,香濛翠缕,芳酒嫩于橙。

宝烛烘香,珠帘闲夜,银字理鸾笙。

归时醉面春风醒,花雾隔疏更。

低辗雕轮,轻栊骄马,相伴月中行。

形式: 词牌: 少年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