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游读书山怀元遗山先生四首(其二)

古人不可及,非徒尚词翰。

出处有本性,此际良独难。

高名震山斗,事定待阖棺。

筮仕兴定初,天兴列史官。

凋敝日益甚,簪笔涕汍澜。

国亡终布衣,家训传南冠。

形式: 古风 押[寒]韵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朱云骏对元代著名文学家元好问的深切怀念之作,通过描绘元好问在历史与个人命运之间的挣扎与抉择,展现了他对国家与民族命运的深刻关怀。

“古人不可及,非徒尚词翰。”开篇即表达了对元好问才华与品德的高度赞扬,不仅因其文采斐然,更在于其高尚的人格魅力。接下来,“出处有本性,此际良独难。”点明了元好问在人生选择上的艰难与矛盾,无论是出仕还是归隐,都需遵循内心的本性,但现实的复杂与个人的责任感让他难以抉择。

“高名震山斗,事定待阖棺。”赞扬了元好问在文坛上的崇高地位和深远影响,暗示其成就将被历史铭记。然而,“筮仕兴定初,天兴列史官。”又揭示了他初入仕途时的无奈与挑战,不得不担任史官记录历史,这既是职责也是命运的安排。

“凋敝日益甚,簪笔涕汍澜。”描述了国家衰败的景象以及元好问内心的巨大痛苦,他以笔为簪,泪水如泉涌,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忧虑和哀伤。

最后,“国亡终布衣,家训传南冠。”总结了元好问最终选择保持独立人格,不随波逐流,即使国家灭亡,也坚守布衣之身,其家训则成为后世传颂的典范。这一句既是对元好问个人品格的赞颂,也是对其精神遗产的肯定。

整首诗通过对元好问生平与思想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其在历史洪流中的独特风采和高尚情操,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这位先贤的深切敬仰与怀念。

收录诗词(6)

朱云骏(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乾隆二十一年(1756)举人。官四川隆昌知县。善诗书画。时值清廷征讨金川,云骏供应粮草,不以扰民,以劳瘁卒官

  • 字:逸湄
  • 号:画庄
  • 籍贯:清金匮
  • 生卒年:1718-1781

相关古诗词

春日游读书山怀元遗山先生四首(其三)

性正气亦正,跌荡雄幽并。

声名世耳食,知己惟一兄。

四十五年闲,毁誉何轰轰。

习俗安污流,所葆遂不贞。

锱铢较利害,俯仰随重轻。

所以贵壁立,君子岂好争。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春日游读书山怀元遗山先生四首(其四)

职本任史官,记注敢贻误?

舟师忽东狩,国史请保护。

时相目以迂,零落不复顾。

艰危野史亭,贞节葆岁暮。

身在国史在,岂难徇国祚!

吁嗟绛云楼,志但希遭遇。

形式: 古风 押[遇]韵

春申涧

春申饮马涧,马去涧空留。

还闻涧水响,万马奔相蹂。

悬流溅岩石,濯缨供遨游。

潺湲亘终古,不能洗奸谋。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谒季子祠

路转延陵道,来寻季子宫。

残碑留篆字,古墓吊秋虫。

旧国湖山在,荒祠草木空。

萧萧闻乐意,遗韵响悲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