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

澎湖天险不须城,剩有新城一角明。

百尺颓垣无姓氏,几枝断戟堕沧瀛。

贾帆叶叶湾前泊,戍鼓声声夜半鸣。

何处俞龙前迹在,欲寻暗澳不知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对一处名为“新城”的独特景观的观察与感慨。诗人周凯以清新的笔触,将历史的痕迹与自然的景象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深沉而又略带神秘的氛围。

首联“澎湖天险不须城,剩有新城一角明”开篇即点明主题,以“天险”与“新城”形成鲜明对比,暗示新城虽非天险之地,却依然具有其独特的防御意义或象征价值。这一句通过对比手法,强调了新城在特定环境下的特殊地位。

颔联“百尺颓垣无姓氏,几枝断戟堕沧瀛”进一步描绘新城的现状。颓垣断戟,既展现了新城历经岁月沧桑后的破败景象,也暗示了其曾经的辉煌与战斗的历史。这里的“无姓氏”可能寓意着历史的遗忘或是时间的流逝,使得过往的英雄事迹不再为人所知。

颈联“贾帆叶叶湾前泊,戍鼓声声夜半鸣”转而描绘新城周围的自然与人文景观。海面上飘荡的船只与夜晚响起的戍鼓声,构成了一幅宁静而又充满边塞风情的画面。这里不仅展现了边疆的宁静生活,也暗示了新城作为守卫要塞的角色,即使在和平时期,也保持着警惕与守护的责任。

尾联“何处俞龙前迹在,欲寻暗澳不知名”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遗迹的探寻与思考。俞龙,可能是指传说中的神龙,此处借指历史上的英雄或事件。诗人想要寻找的“暗澳”,可能是隐藏的历史痕迹或未被世人熟知的秘密。这一联不仅增加了诗歌的神秘色彩,也体现了诗人对历史的好奇与探索精神。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新城及其周围环境的独特魅力,同时也蕴含了对历史变迁、英雄事迹以及自然与人文和谐共存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94)

周凯(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嘉庆十六年进士。官至河南按察使。善诗画,尤工山水。未第时,每阴雨辄入山观烟云出没,以资画趣。有《内自讼斋杂刻》等

  • 字:仲礼
  • 号:云皋
  • 籍贯:浙江富阳

相关古诗词

道光壬辰三月十七日放洋

东风稍杀北风劲,庶几可以借帆力。

况有山神预告期,未敢迟延误晷刻。

纵然掀簸我不妨,自矢平生志无惑。

澎湖奈较台阳高,往来尚须几梭织。

直到料罗最上头,南针方指巽方直。

朝暾未起早开船,舵工转舵日中昃。

犹恐太蚤不见山,驶回重把帆缭勒。

此时舟行亦怖人,浪比山高穿崱屴。

一起上欲干云霄,一落不知千万尺。

天光黝黯水光黫,天水胶粘合成色。

须臾月出冷无光,荡摇那辨轮盈蚀。

堆成万片碧玻璃,滉漾转使中心恻。

一舟难拟太仓稊,孑然中处我其一。

人生纷攘亦何为,何啻蝼蚁分疆域。

方兴浩叹忘颠危,出海请我舱中息。

神奇怪异百不闻,襆被蒙头守缄默。

天明试问澎湖山,但见毫芒一痕墨。

心疲力倦双睫交,梦魂已入南柯国。

形式: 古风

刘良卿巡检功澎索诗戏赠二绝(其一)

澎湖未解作湖呼,如此名湖天下无。

君向君山曾泛棹,量来几个洞庭湖。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虞]韵

刘良卿巡检功澎索诗戏赠二绝(其二)

浩浩风波肯共来,澎山山顶几徘徊。

漫誇酒量宽如海,敢把沧溟当酒杯。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抚恤六首答蔡生廷兰(其一)

渺兹澎湖岛,汪洋当巨浸。

哀哉澎湖民,颠连遭岁祲。

山势若浮鸥,泛泛无庇荫。其土多斥卤,其宅少荫?。

讨海以为食,刮井以为饮。

薯芋与杂粮,全凭雨漉渗。

贾舶一不通,居民口为噤。

去秋八九月,台飓无乃甚。

鼓浪成咸雨,飞洒等毒鸩。草根亦枯澜,牛羊先病?。

风伯日怒号,波涛苦击揕。

欲渔不敢出,欲籴无由赁。

东邻与西舍,死殇相哭临。

纵有贤司牧,力薄难为任。

驰书飞告急,呼天空哑喑。

吁嗟渤澥中,胡能同席衽。

形式: 古风 押[沁]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