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恤六首答蔡生廷兰(其一)

渺兹澎湖岛,汪洋当巨浸。

哀哉澎湖民,颠连遭岁祲。

山势若浮鸥,泛泛无庇荫。其土多斥卤,其宅少荫?。

讨海以为食,刮井以为饮。

薯芋与杂粮,全凭雨漉渗。

贾舶一不通,居民口为噤。

去秋八九月,台飓无乃甚。

鼓浪成咸雨,飞洒等毒鸩。草根亦枯澜,牛羊先病?。

风伯日怒号,波涛苦击揕。

欲渔不敢出,欲籴无由赁。

东邻与西舍,死殇相哭临。

纵有贤司牧,力薄难为任。

驰书飞告急,呼天空哑喑。

吁嗟渤澥中,胡能同席衽。

形式: 古风 押[沁]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澎湖岛上的民众在自然灾害面前的苦难生活。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岛上人民因海啸、台风等灾害所遭受的痛苦,以及他们如何依靠捕鱼和打井水维持生计。诗中提到的“浮鸥”般的山势,暗示了岛屿的脆弱性,而“其土多斥卤,其宅少荫”的描述,则揭示了土地的贫瘠和居住环境的恶劣。

诗中还提到了农作物的歉收,以及对外贸易的中断,导致食物供应的极度紧张。面对这样的困境,即使是贤明的地方官员也感到力不从心。最后,诗人发出感叹,表达了对澎湖岛及其人民命运的深切同情,以及对天灾人祸的无奈与忧虑。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实,通过具体的场景和人物遭遇,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底层人民生活的艰辛和苦难,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注和同情。

收录诗词(94)

周凯(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嘉庆十六年进士。官至河南按察使。善诗画,尤工山水。未第时,每阴雨辄入山观烟云出没,以资画趣。有《内自讼斋杂刻》等

  • 字:仲礼
  • 号:云皋
  • 籍贯:浙江富阳

相关古诗词

抚恤六首答蔡生廷兰(其二)

赖有贤司牧,劝民相赈贷。

亟发义仓钱,户口资零碎。

碾米借营仓,平粜付阛阓。

劳劳相慰藉,教民且忍耐。

些许奚足恃,家家食海菜。

海菜亦可食,须杂薯与米。

苟无薯与米,食之病且癠。

肢体日浮肿,耳目日昏眯。

渐与鬼为邻,救死恐莫递。

况自秋徂春,瓶罍罄如洗。

卖儿无人收,卖女空泣涕。

朝朝望海天,伏地首九稽。

海舟其速来,皇恩尚可徯。

形式: 古风

抚恤六首答蔡生廷兰(其三)

大府闻告急,飞章达天衢。

檄令厦门道,就近携所需。

帑金出厅库,薯丝购海嵎。

剋期渡溟渤,未敢缓须臾。

东海偏作剧,漂泊月有馀。

幸不葬鱼腹,居然到澎湖。

台阳镇道府,早檄大令徐。

沈施二巡检,先后临灾区。

折桅与断舵,倾覆尤堪虞。

分投稽户籍,冒险忘捐躯。

援照昔年例,火速开仓储。

监放选绅士,手不假隶胥。

老弱戴皇仁,襁负来于于。

余也心孔亟,思民口可糊。

计尔丁多寡,计尔家有无。

计尔饔飧后,计尔刈穫初。

务使沾实惠,普遍海之隅。

恺泽实汪濊,臣工敢迂拘。

形式: 古风

抚恤六首答蔡生廷兰(其四)

蔡生澎湖秀,作歌以当哭。

上言岁凶荒,下言民茕独。

防患思社仓,加赈乞万斛。

悲哉蔡生言,淋浪泪满幅。

读书以致用,进生话款曲。

澎湖蕞尔区,赋税无盈缩。

地种网沪缯,贡饷不及六。

生齿日以繁,大化久沐浴。

岁供不加增,官输不加续。

今以廿载粮,充尔万民腹。

赈抚有成规,但期免沟渎。

极次分贫穷,岂能恣所欲。

止缘阻海风,来迟心愧恧。

转瞬麦秋至,高粱望成熟。

归告蚩蚩氓,安守毋多渎。

形式: 古风

抚恤六首答蔡生廷兰(其五)

卓哉蒋刺史,判澎已十年。

视民如孙曾,呼之即来前。

心伤澎民苦,双睫涕泪涟。

死者赙以槥,病者医以钱。

廉俸无多入,心馀力苦绵。

尔民共见知,长官亦可怜。

台阳各大吏,闻报心忧煎。

筹款拨拯济,隔海目悬悬。

使者自厦来,两地相周旋。

薯丝十万石,计可尔命全。

乃知社义仓,良法本前贤。

苟无义仓钱,旦夕胡能延。

当日劝输将,吝者犹戋戋。

今既解此意,乐岁共勉旃。

行当白大府,设法谋所先。

仓实议增贮,贡税议暂蠲。

一以抒民力,一以扶民颠。

形式: 古风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