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和罗氏家传四图诗(其一)纯孝

旌门自何年,宋朝南渡后。

借问旌者谁,县东罗伯寿。

忆当刲股时,见母不自救。

本无营利心,谁遣为名贸。

皇天有锡类,遗体神所佑。

五世旌贤科,贻谋竟堂构。

卓哉孝子家,永为忠臣胄。

形式: 古风 押[宥]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为罗伯寿的孝子,其事迹感人至深。诗中提到“旌门”,指的是古代表彰孝行的牌坊或标志,象征着对孝子行为的崇高敬意与纪念。诗中描述了罗伯寿在父亲病重,需要割肉以救父命之时,却因自己身体虚弱而无法自救,展现了他舍己为人的高尚品德。

接着,诗人赞扬了罗伯寿没有贪图私利之心,但最终还是因为他的孝行被朝廷表彰,成为“旌贤”的对象。这反映了古代社会对于孝道的重视与推崇,以及对孝子的嘉奖制度。诗中还提到了“五世旌贤科”,意味着罗氏家族连续五代都有人因孝行受到朝廷的表彰,体现了家族的优良传统与深厚的道德底蕴。

最后,诗人感慨于罗伯寿的卓越孝行,将其视为忠臣的后代,预示着他的美德将世代相传,成为家族乃至国家的骄傲。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不仅歌颂了罗伯寿的孝行,也表达了对孝道精神的深刻赞美与传承的期待。

收录诗词(1558)

李东阳(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文正,明朝中叶重臣,文学家,书法家,茶陵诗派的核心人物。寄籍京师(今北京市)。天顺八年进士,授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弘治八年以礼部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直内阁,预机务。立朝五十年,柄国十八载,清节不渝。文章典雅流丽,工篆隶书。有《怀麓堂集》、《怀麓堂诗话》、《燕对录》

  • 字:宾之
  • 号:西涯
  • 籍贯:湖广长沙府茶陵州(今湖南茶陵)
  • 生卒年:1447年-1516年

相关古诗词

泰和罗氏家传四图诗(其二)德政

德安古良吏,佐郡功可录。

纵囚得真盗,缧绁无留狱。

有如释李祐,元济终就戮。

掘地见黑金,有利不思鬻。

吾心幸无染,民税亦以足。

歆挥竟何事,产济非我欲。

由来重官评,宁止范乡曲。

文贞作家传,雅操比冰玉。

冰玉有遗风,闻孙继芳躅。

形式: 古风

泰和罗氏家传四图诗(其三)贞节

盘盘九折坂,妾行日苦远。

妾归夫不归,不恨归时晚。

感兹君恩重,惜彼去日短。

携家渡江水,骨肉不在眼。

不有文贞公,贤哉竟谁叹。

形式: 古风

泰和罗氏家传四图诗(其四)却墨

巍巍扬公门,揭揭罗氏子。

客来公不见,见子斯可矣。

伭墨黄金胎,有客为子遗。

挥之不肯受,客愧公独喜。

童子亦何知,知公四知裔。

异姓本通家,诲谷乃相似。

何以绍遗休,公孙贤太史。

形式: 古风

寄李知县遂之

岁晏朔风厉,河水载行车。

之子东南征,前路阻且纡。

携家住湾北,旅泊非宁居。

开门扫残雪,闭门读古书。

书生慎穷达,壮士惜居诸。

百里多贫民,隆冬尚无储。

向来嘘呵力,力尽意有馀。

离心系孤掉,远信回双鱼。

时哉戒春发,无为重踟蹰。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