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和罗氏家传四图诗(其四)却墨

巍巍扬公门,揭揭罗氏子。

客来公不见,见子斯可矣。

伭墨黄金胎,有客为子遗。

挥之不肯受,客愧公独喜。

童子亦何知,知公四知裔。

异姓本通家,诲谷乃相似。

何以绍遗休,公孙贤太史。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场景,展现了古代家族间的深厚情谊与传承。诗中通过“巍巍扬公门,揭揭罗氏子”开篇,营造出一种庄重而尊贵的氛围,暗示了扬公门第的显赫与罗氏家族的荣耀。

接着,“客来公不见,见子斯可矣”,诗人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通过主人对客人的冷淡与对子的亲热,凸显了家族内部成员之间更为亲密的关系。这种处理方式既体现了家族内部的和谐,也暗含了对传统礼节的尊重。

“玄墨黄金胎,有客为子遗。挥之不肯受,客愧公独喜。”这一段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通过描述一位客人赠予礼物给罗氏子,但被其婉拒的情景,以及客人因主人的喜悦而感到羞愧的心态,诗人巧妙地传达了谦逊与感恩的价值观。同时,这也反映了古代社会中对于礼物接受与拒绝的礼仪规范,以及家族成员间相互理解与尊重的重要性。

最后,“童子亦何知,知公四知裔。异姓本通家,诲谷乃相似。何以绍遗休,公孙贤太史。”诗人通过一个孩子的视角,表达了对家族传统的认同与传承的期待。这里不仅强调了家族血脉的延续,还提到了通过教育(“诲谷”)来保持家族精神与智慧的传递。通过“公孙贤太史”的称谓,诗人暗示了家族中涌现出的杰出人物,以此激励后人继承并发扬光大家族的荣誉与智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古代家族内部的温馨与和谐,以及对传统美德的颂扬。它不仅是一幅家族生活的画卷,也是对家族精神与文化传承的深刻反思。

收录诗词(1558)

李东阳(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文正,明朝中叶重臣,文学家,书法家,茶陵诗派的核心人物。寄籍京师(今北京市)。天顺八年进士,授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弘治八年以礼部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直内阁,预机务。立朝五十年,柄国十八载,清节不渝。文章典雅流丽,工篆隶书。有《怀麓堂集》、《怀麓堂诗话》、《燕对录》

  • 字:宾之
  • 号:西涯
  • 籍贯:湖广长沙府茶陵州(今湖南茶陵)
  • 生卒年:1447年-1516年

相关古诗词

寄李知县遂之

岁晏朔风厉,河水载行车。

之子东南征,前路阻且纡。

携家住湾北,旅泊非宁居。

开门扫残雪,闭门读古书。

书生慎穷达,壮士惜居诸。

百里多贫民,隆冬尚无储。

向来嘘呵力,力尽意有馀。

离心系孤掉,远信回双鱼。

时哉戒春发,无为重踟蹰。

形式: 古风

送蒋宗儒良医归老

流云递晴阴,飞雨忽而过。

黄尘暗西郊,河水不满柁。

言从北畿返,遥忆东山卧。

未清炎暑怀,且免泥涂涴。

两枰万事毕,一酌千愁破。

平生医国心,少壮惊老大。

荣名方得谢,馀宠犹在荷。

欲问沧浪歌,歌成几人和。

形式: 古风

兆先赴试三河念之有作

东行百里程,送汝万里心。

衣装问寒煖,野望疑晴阴。

汝生不离膝,别我恐未禁。

翩然上马去,似有壮士襟。

髫丱能几时,忽已胜冠簪。

摛毫出组制,把玩惊词林。

嘶鸣误一顾,奖借踰千金。

不学是吾忧,虚名非汝任。

古人重宅相,派出蒙泉深。

南屏实众望,郁郁泰山岑。

汝师文场手,夺锦春江浔。

蓬麻得依附,玉石劳镌锓。

遭逢我弗逮,天意或在今。

求论目前事,长途尚骎骎。

贫馀诗书在,老觉岁月侵。

汝幸慰我意,我方为汝箴。

婴怀继日夕,屈指经辛壬。

遄归一见面,诵我东行吟。

形式: 古风

闰月对菊

五月复五月,六月行复来。

一雨涤炎熇,再雨清尘埃。

兹晨忽如注,堕溜鸣空阶。

回风坐飘䬃,巾袂相徘徊。

冰弦湿不弹,丛帙委不开。

孤吟答幽响,爽思凌飞台。

昔人有深虑,道暍思黄梅。

淹留幸未晚,物意回枯荄。

君看古墙背,已见青莓苔。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