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初八日过龙洞纳凉树阴下酌泉待月而行

绝壁不带土,一目千仞青。

何年架危阁,窱窕陵青冥。

仰观众树姿,俯听大壑声。

山空响互答,隐辚心所惊。

人生几何时,冒此绝险行。

虽获须臾快,未偿百年生。

龙洞视正黑,水为琴筑鸣。

层岩积阴厚,六月如寒冰。

泉甘聚壑小,洞深秘神灵。

天设境自绝,地近人乃轻。

独坐荫佳桂,峰高日西倾。

薄暮来者少,长风始清泠。

赏会匪初望,徘徊但含情。

坐见山月上,众景纷纵横。

密林栖鸟定,始复事前征。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山水画面,充满了深远的意境和哲理。开篇“绝壁不带土,一目千仞青”两句,生动地描写了山势的雄伟与险峻,给人以压抑之感。接着,“何年架危阁,窱窕陵青冥”则透露出诗人对时光流逝和生命短暂的深刻感慨。

“仰观众树姿,俯听大壑声”展示了诗人在山中仰望高耸的树木和低头倾听深谷之声的景象,表现出一种顺应自然、与自然合一的情怀。紧接着,“山空响互答,隐辚心所惊”则写出了山间回音相应以及诗人内心的震撼。

“人生几何时,冒此绝险行”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短暂和勇敢攀登绝壁的感慨。尽管“虽获须臾快,未偿百年生”表明这种冒险行为带来的快乐无法补偿生命中长时间的平淡与无为。

下片写景更是细腻入微,“龙洞视正黑,水为琴筑鸣。层岩积阴厚,六月如寒冰。”描绘了龙洞深邃、水声如琴瑟的意境,以及山间阴冷如同寒冰的感觉。

“泉甘聚壑小,洞深秘神灵”则是对山中清泉和神秘洞穴的描写,流露出一种对自然之美与神秘力量的敬畏。紧接着,“天设境自绝,地近人乃轻”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界限和人类渺小的认识。

“独坐荫佳桂,峰高日西倾”是诗人在山中独坐、享受桂树之荫、观赏日落景象的写照。而“薄暮来者少,长风始清泠”则描绘了傍晚时分,行人稀少,长风渐起带来的清凉感觉。

最后,“赏会匪初望,徘徊但含情。坐见山月上,众景纷纵横。密林栖鸟定,始复事前征”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景致的欣赏和回味,以及在山中观赏明月、感受众多景象交织的迷离之情。全诗以深远的情怀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一幅充满哲理与美学的山水画卷。

收录诗词(662)

张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徽宗宣和三年(1121)上舍中第,调唐州方城尉,改房州司法参军,辟利州路安抚司干办公事

  • 字:巨山
  • 籍贯:襄阳(今湖北襄樊)
  • 生卒年:1096—1184

相关古诗词

劝农

奉诏励农耦,建旟行近郊。

流云生薄阴,远色澹平皋。

溪口逾散涣,山远始岧峣。

柔荑展翠茵,穹石架长桥。

暂休佳士庐,竹树干云霄。

步障疑围饰,杂花竞娴妖。

妆面羞短垣,儿童惊鼓铙。

皇恩信广大,祇事因游遨。

竞识使君车,夫妇杂颠毛。

竟夕不知回,偃月生林梢。

已举候亭火,犹滞川上桡。

抚已愧民氓,归思戒屯膏。

形式: 古风

斤竹岭

胧胧晓月淡,皓皓晨霜耿。

弃马沙金平,步过草池岭。

仰登上层云,俯降入深井。

回潭冷更清,岭树疏逾整。

蹊荒陈叶深,山回微路永。

雪霰迷远空,岚烟护绝境。

关门仅可辨,归涂难具省。

设险得地形,戎丑期远屏。

宁辞满衣雪,曛黑到绝顶。

石浅微溜喧,独觉空山静。

形寂寝逾熟,山白梦方醒。

去路望更遥,陟降怯深泞。

婿水碧于蓝,何由放烟艇。

形式: 古风

方城驿

古驿藏幽谷,回环乱峰稠。

驿前山特秀,翠气光浮浮。

晴日经短檐,奇温惊敝裘。

门前万山道,过客空悠悠。

忆昔庐戢黎,伐庸此淹留。

山中老鹳鹤,应识旌旆愁。

事去一转首,岩花几经秋。

石碐与涧道,犹是曩者否。

秪应军旅声,长咽寒溪流。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月下观海棠

澄空流华月,列炬林梢缀。

众焰烁明霞,红曛花似醉。

流连陶嘉月,共惜春风驶。

预叹他日来,馀红纷满地。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