斤竹岭

胧胧晓月淡,皓皓晨霜耿。

弃马沙金平,步过草池岭。

仰登上层云,俯降入深井。

回潭冷更清,岭树疏逾整。

蹊荒陈叶深,山回微路永。

雪霰迷远空,岚烟护绝境。

关门仅可辨,归涂难具省。

设险得地形,戎丑期远屏。

宁辞满衣雪,曛黑到绝顶。

石浅微溜喧,独觉空山静。

形寂寝逾熟,山白梦方醒。

去路望更遥,陟降怯深泞。

婿水碧于蓝,何由放烟艇。

形式: 古风

翻译

朦胧的晓月渐渐变淡,洁白的晨霜显得明亮。
在金色的沙地上丢下马匹,踏过草丛中的池塘山岭。
抬头攀上高高的云层,俯身又深入深深的井底。
回转的潭水更加清凉,山岭上的树木稀疏而有序。
小径荒芜落叶堆积,山路曲折漫长无尽。
远处的雪霰模糊了天空,山岚雾气环绕着幽深之地。
关门已难以分辨,回家的道路更是难以看清。
设下险阻以利用地形,期待敌人远离,作为长久的屏障。
宁愿衣裳沾满雪花,直到天色昏暗到达山顶。
石头表面的微小水流声喧闹,独自感受空山的寂静。
身体静止,睡眠更深,山色洁白,梦境初醒。
前方的路途更加遥远,攀登下坡都怕陷入泥泞。
溪水比蓝宝石还要碧绿,何时能驾舟放飞烟波。

注释

胧胧:朦胧。
晓月:清晨的月亮。
皓皓:洁白。
晨霜:早晨的霜冻。
沙金平:金色的沙地。
草池岭:草丛中的山岭。
仰登:抬头攀登。
俯降:俯身下降。
回潭:回转的潭水。
岭树:山岭上的树木。
雪霰:雪粒。
岚烟:山岚雾气。
关门:山门。
归涂:回家的道路。
设险:设置险阻。
地形:地理形势。
宁辞:宁愿。
满衣雪:满身雪花。
石浅:浅水的石头。
微溜喧:微小水流声。
形寂:身形寂静。
寝逾熟:睡得更深。
去路:前方道路。
陟降:上下山。
婿水:碧绿的溪水。
烟艇:小船。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山遥远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和内心的情感体验。开篇“胧胧晓月淡,皓皓晨霜耿”两句,勾勒出一幅早晨月色朦胧、霜花凛凛的画面,给人以清冷脱俗之感。

诗中“弃马沙金平,步过草池岭”写出了诗人放弃了马匹,徒步穿越了一片开阔的沙地和草木丛生的山岭,这里展示了诗人的勇敢和对自然的探险精神。接着“仰登上层云,俯降入深井”则更是将这种探险推向极致,从高空的云端到深邃的井底,都能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脱尘世的豪迈。

“回潭冷更清,岭树疏逾整”两句,通过对水和林木的描绘,展示了山中的宁静与纯净。紧接着“蹊荒陈叶深,山回微路永”则是诗人在荒凉的环境中感受到了时间的悠长和自然界的无尽。

雪霜迷离、岚烟缭绕的景致,在“雪霰迷远空,岚烟护绝境”中得以体现,给人一种与世隔绝的感觉。而“关门仅可辨,归涂难具省”则透露出诗人对归途的迷茫和内心的不舍。

“设险得地形,戎丑期远屏”表达了诗人在崎岖的地势中发现了天然的防御工事,这种自然与人类智慧的结合,也是诗人所欣赏的。最后,“宁辞满衣雪,曛黑到绝顶”则是对冒雪前行、不畏艰险的一种颂扬。

整首诗语言质朴而富有意境,通过对山岭景色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的深厚情感和对生命旅程的独到领悟。

收录诗词(662)

张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徽宗宣和三年(1121)上舍中第,调唐州方城尉,改房州司法参军,辟利州路安抚司干办公事

  • 字:巨山
  • 籍贯:襄阳(今湖北襄樊)
  • 生卒年:1096—1184

相关古诗词

方城驿

古驿藏幽谷,回环乱峰稠。

驿前山特秀,翠气光浮浮。

晴日经短檐,奇温惊敝裘。

门前万山道,过客空悠悠。

忆昔庐戢黎,伐庸此淹留。

山中老鹳鹤,应识旌旆愁。

事去一转首,岩花几经秋。

石碐与涧道,犹是曩者否。

秪应军旅声,长咽寒溪流。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月下观海棠

澄空流华月,列炬林梢缀。

众焰烁明霞,红曛花似醉。

流连陶嘉月,共惜春风驶。

预叹他日来,馀红纷满地。

形式: 古风

一岁三百日,烈风朝暮吹。

不知剖判来,曾有无风时。

况兹踰年旱,小雨时散丝。

蓬蓬从天来,一扫云气离。

虽荷扇暍劳,要无膏润滋。

功过不相庚,退坐徒叹咨。

何当快雨至,檐霤如绠縻。

万瓦跃冰丸,千虹注幽池。

坐见槁死苗,翠浪翻前陂。

雨罢树不摇,溟溟天宇垂。

此事恐无冀,忘言咏吾诗。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出顺阳

浮云作晓阴,未放寒日光。

平冈连县郭,草树郁苍苍。

清溪贯其中,可以一苇航。

西流合汉沔,水外山微茫。

红叶明碧林,下有寒菊芳。

蜂蝶纷已去,无风徒自香。

我欲寄所思,远在天一方。

安得千里足,宽余九回肠。

形式: 古风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