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二首(其二)

一去昭阳入朔台,羁魂流落不归来。

葬从胡地留妃骨,死向南方飏后灰。

鸦噪莫看耘墓迹,酒香谁把洒陵杯。

茫茫草地人稀到,风急棠梨落又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昭阳妃子的凄凉命运与哀悼之景。首句“一去昭阳入朔台”,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昭阳妃子被贬至边疆的命运,表达了她远离繁华、孤独无助的境遇。接着,“羁魂流落不归来”一句,进一步强调了她的命运悲惨,暗示她灵魂不得安息,无法返回故土。

“葬从胡地留妃骨,死向南方飏后灰。”这两句通过对比昭阳妃子的葬身之地与生前所在之地,展现了她命运的颠沛流离和生死之间的巨大反差。胡地与南方的地理差异,不仅象征着空间上的遥远,也隐含着文化、情感上的隔阂与疏远。

“鸦噪莫看耘墓迹,酒香谁把洒陵杯。”这两句通过描写墓地的景象和祭奠的场景,营造了一种肃穆而哀伤的氛围。鸦噪暗示墓地的荒凉与无人问津,而无人洒酒祭拜则更加强调了昭阳妃子死后无人哀悼的凄凉。这两句通过细节描写,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哀思的世界,让人感受到深深的悲痛与怀念。

最后,“茫茫草地人稀到,风急棠梨落又开。”这两句以广阔的草地和不断循环的自然景象为背景,既表现了时间的流逝,也寓意着生命的无常与轮回。棠梨花的凋零与重开,象征着季节的更迭,同时也暗含着对昭阳妃子命运的无奈与感慨。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昭阳妃子命运的描绘以及对自然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逝者的深切哀悼和对生命无常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486)

方一夔(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次韵洪复翁食蕨

花叶根茎种种香,谁知山草宿舂粮。

筠篮净洗倾银粉,瓦釜狂搜冻蔗浆。

爽口如兼三鼎味,疗饥不试五仓方。

西山饿死真馀事,安有冥鸿为稻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别弟

欲去相看手重携,寒波芳草助凄迷。

无人传业空多子,有弟持家老得妻。

风雨灯前频入梦,诗文酒后共分题。

孤飞不羡冥鸿举,只羡南归羽翼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杂兴十首(其一)

前程在处暗危机,脱迹红尘入翠微。

清水一竿张钓具,白云四壁挂樵衣。

马惟画骨空嗟瘦,龙不点睛那解飞。

差有陈编相伴住,时将诗句洗前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杂兴十首(其五)

紫绶绯裳印佩金,我于数子总无情。

傍人门户传书客,投老田园识字氓。

世变委怀无逆顺,事机到手即功名。

子房收敛英雄迹,谁说神仙在谷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