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决事还须更事酬,清谭妙理一时休。
渔翁亦被机心误,眼暗汀边结钓钩。
这两句诗出自唐代诗人司空图的《携仙箓九首》其三。诗中的意境和用词都极富有层次感,下面我将对此进行鉴赏。
"决事还须更事酬,清谭妙理一时休。"
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在处理事情时的深思熟虑和高超境界。“决事”指的是决定大事,“更事酬”则是说在做出决定之前,还需要有更多的考虑和酬答,即回报或补偿。这表明诗人对待任何重大事件都持有一种慎重的态度,不轻易下结论。“清谭妙理”意味着诗人追求一种纯净而深邃的道理,而“一时休”则是说在达到这种境界之后,所有的纷扰和忧虑都能得到暂时的放下。整句话传达出诗人对于事物的深刻洞察力和内心世界的宁静。
"渔翁亦被机心误,眼暗汀边结钓钩。"
这两句则通过对比渔翁(渔家或渔民)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事变幻无常和人心复杂多变的感慨。“渔翁亦被机心误”意味着即使是看似简单质朴的渔翁,也可能因为内心的贪婪或计谋而犯错。这里的“机心”指的是心中的算计和诡计,而“误”则是说因此而导致的错误或灾难。“眼暗汀边结钓钩”描绘了渔翁在河岸边由于视力不佳,或许因为年龄增长而目力衰退,导致连简单的渔具(钓钩)都难以正确地系好。这里诗人通过对比渔翁的境遇,暗示了人生如同这渔翁一般,即便是最平凡的人,也会因为内心的复杂和外界的变幻而迷失方向。
综上所述,这两句诗展示了司空图对于生活的深刻领悟,以及他对人性和世事的洞察力。通过这短短四句话,读者可以感受到诗人的哲理思考与其丰富的情感世界。
不详
诗论家。自号知非子,又号耐辱居士。祖籍临淮(今安徽泗县东南),自幼随家迁居河中虞乡(今山西永济)。唐懿宗咸通十年(869年)应试,擢进士上第,天复四年(904年),朱全忠召为礼部尚书,佯装老朽不任事,被放还。后梁开平二年(908年),唐哀帝被弑,他绝食而死,终年七十二岁。成就主要在诗论,《二十四诗品》为不朽之作。《全唐诗》收诗三卷
迹不趋时分不侯,功名身外最悠悠。
听君总画麒麟阁,还我闲眠舴艋舟。
仙凡路阻两难留,烟树人间一片秋。
若道阴功能济活,且将方寸自焚修。
若有阴功救未然,玉皇品籍亦搜贤。
应知谭笑还高谢,别就沧洲赞上仙。
英名何用苦搜奇,不朽才销一句诗。
却赖风波阻三岛,老臣犹得恋明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