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渺渺乘风出海门,一行淡水带潮浑。
长江尽处还如此,何日岷山看发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乘风破浪,出海门之景象。"渺渺乘风出海门"一句,通过对"渺渺"一词的运用,传达了一种开阔与无垠的感觉,让读者仿佛也能感受到那种乘风破浪、勇往直前的壮阔之情。"一行淡水带潮浑"则是对海门处水色的一种描绘,淡水指的是长江的清水,与咸涩的海水交汇,形成了既有淡水特性的又含带着海水浑浊的复杂水质。
紧接着的"长江尽处还如此"一句,表达了诗人对长江源头的向往。尽管站在海门之上,但心中仍然牵挂着那遥远的长江发源处的壮丽景色。这也反映出诗人内心对于自然美景的无限憧憬和追求。
最后一句"何日岷山看发源",则是对未来的渴望。诗人希望有一天能够亲眼见到长江发源于岷山的壮观。这不仅是一个地理上的向往,更是一种精神层面的追求,是对自然之美、之大、之神秘的一种敬畏。
整首诗通过对海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长江源头的无限憧憬和对自然之美的深切感悟。
不详
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汉族,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南宋末大臣,文学家,民族英雄。宝祐四年(1256年)进士,官到右丞相兼枢密使。被派往元军的军营中谈判,被扣留。后脱险经高邮嵇庄到泰县塘湾,由南通南归,坚持抗元。祥兴元年(1278年)兵败被张弘范俘虏,在狱中坚持斗争三年多,后在柴市从容就义。著有《过零丁洋》、《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作品
崆峒地无轴,江山云雾昏。
萍漂忍流涕,故里但空存。
魏雎变张禄,越蠡改陶朱。
谁料文山氏,姓刘名是洙。
日色隐孤戍,大江声怒号。
朝廷任猛将,宿昔恨滔滔。
飘蓬一叶落天涯,潮溅青纱日未斜。
好事官人无勾当,呼童上岸买青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