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姚非渔选入国学二首(其一)

赵尉楼边百草芳,黄金台畔柳初黄。

遥携四百峰头月,还就三千弟子行。

上国骅骝争道路,六堂风雨盛文章。

看君珥笔彤墀内,不为槐花更着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送别友人姚非渔进入国学的情景,充满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首联“赵尉楼边百草芳,黄金台畔柳初黄”,以赵尉楼和黄金台为背景,描绘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春日景象,百草茂盛,嫩柳初黄,营造出送别的温馨氛围。

颔联“遥携四百峰头月,还就三千弟子行”,运用夸张手法,将送别的场景描绘得更加壮阔。四百峰头之月,象征着高远的理想与追求;三千弟子行,则寓意着众多学子的汇聚,预示着姚非渔将踏入知识的海洋,开启新的学术旅程。

颈联“上国骅骝争道路,六堂风雨盛文章”,进一步展现了姚非渔即将面临的学术环境。上国骅骝,比喻才华横溢的学者在学术道路上的竞争;六堂风雨,暗示学术研究中的艰难与挑战,但同时也强调了学术交流的重要性与价值。此联表达了对姚非渔在学术道路上勇往直前、不断探索的期待与祝福。

尾联“看君珥笔彤墀内,不为槐花更着忙”,是对姚非渔在学术殿堂内的生活状态的想象与祝愿。珥笔彤墀,意味着在学术殿堂中勤奋写作,追求学问的高峰;不为槐花更着忙,则是希望姚非渔专注于学术,不受世俗杂务所累,能够心无旁骛地追求知识的真谛。

整首诗情感饱满,既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又蕴含了对学术追求的赞美与期许,展现了诗人对知识与理想的崇高敬意。

收录诗词(1900)

陈恭尹(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初号半峰,晚号独漉子,又号罗浮布衣,汉族。著名抗清志士陈邦彦之子。清初诗人,与屈大均、梁佩兰同称岭南三大家。又工书法,时称清初广东第一隶书高手。有《独漉堂全集》,诗文各15卷,词1卷

  • 字:元孝
  • 籍贯:广东顺德县(今佛山顺德区)龙山乡
  • 生卒年:1631 ~1700

相关古诗词

送姚非渔选入国学二首(其二)

风流文采本翩翩,万里新行正少年。

鹏海片帆轻似翼,鹤峰春浪远干天。

国门定有悬金览,家学先传述德篇。

若问阿翁膏泽地,九华如黛大江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清明日同霍禹洲家大斌舟入高峡泊阅江楼下即事作

东风乘兴好西行,三月牂牁水尚清。

峡上篙痕穿石细,楼前山色极天横。

花当令节千枝放,酒酹长江百感生。

五十年前龙见处,白头重说与诸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同禹洲大斌游七星岩作

沥湖西北石桥隈,七十年中几度来。

隔水似迷蓬岛路,际天惟见墨云堆。

神驱海岳星辰落,穴走蛟龙洞府开。

今昔登临人屡换,与君终日暂徘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宝月台有作

高台宝月旧庄严,胜概登临得尽兼。

积水有涛环四面,数峰如画入重檐。

传衣人远空馀树,铸鼎龙遥久坠髯。

世外世间何限恨,愧无新赋拟江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盐]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