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杜范的作品,名为《送罗年能赴兴国》。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不舍之情。
"句金与君别,忽忽二十年。"
这两句点出了诗人与朋友分别已经有二十年的时间,从中可以感受到一种时光流逝、岁月匆匆的无奈与沉重的情感。
"君滋厉素节,我已羞华颠。"
这里“君”指的是被送别的人,诗人赞扬对方保持着坚定的品行和节操,而自己却感到羞愧,因为自己的作为或许已经不如当年那么光鲜亮丽。
"转物有玄机,扫翳还青天。"
这两句描绘了自然界的变化,暗示了一种顺应时势、自我革新的思想。诗人可能在通过这些意象表达对朋友未来命运的美好祝愿。
"群耳共耸听,明诏方改元。"
这里的“群耳”指的是大家都在倾听,这里的“明诏”是皇帝颁布的命令,“改元”则可能是指朝代更替或新年伊始。诗人通过这些词语传达了一种时代变迁、政令更新的氛围。
"笃意召诸老,高爵升众贤。"
这两句表明了对朋友的期待和祝福,希望他们能够得到重用,被赋予更高的地位和荣誉。
"执麾不可挽,问君胡为然。"
“执麾”通常指的是将军持有的象征权力的麾杖,这里的“不可挽”可能是说难以控制或改变命运的走向。诗人通过这个问题,似乎在询问朋友对于未来命运的看法和打算。
"一气才作新,万卉皆争妍。"
这两句写的是诗人的创作激情,以及对美好事物追求的心态。“一气”指的是一股热情,“才作新”则是说刚刚开始新的创作或生活,而“万卉皆争妍”表达了对一切美好的竞相展示的景象。
"雪霜谁谓无,松柏良自坚。"
这里借助自然界的景物来比喻人生的坚韧不拔,即便是在严酷的环境中(如雪霜),仍有松柏之类的植物能够保持其坚韧的品格。
"操心不厌危,知机常虑先。"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处于险境时的心态和对未来变化的预见。诗人在这里强调了不畏惧危险,同时也要有远见卓识,提前做好准备。
"承流惠疲氓,调俗畅新弦。"
这两句中的“承流”可能是指继承传统,“惠疲氓”则意味着对民众的关怀和抚慰。而“调俗畅新弦”则表达了诗人希望通过新的艺术手法来影响和改善社会风俗。
"送日徒京尘,班春胜著鞭。"
这里描绘了一种送别时光流逝的场景,可能是在长安(即今陕西西安)这个京城中,春天到来之际,朋友们相聚欢乐的情形。
"顾我足尚絷,羡君翮方翩。"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羡慕之情。“顾我”即回头看自己,“足尚絷”可能是说自己的脚步还受限制或束缚,而“羡君翮方翩”则是在赞美对方自由自在、飞扬的精神状态。
"数里已云隔,千里其可前。"
这里诗人表达了对远行朋友的祝福,希望他们即便相隔千山万水,也能一往无前地继续自己的道路。
"有怀空感恻,何时解拘挛。"
这两句流露出一种对友情的珍惜和不舍,同时也表达了对于无法长久相守的哀愁和期待解脱束缚的心情。
"卓哉漫塘翁,邈在云山边。"
这里“漫塘翁”可能是指诗人自己或朋友,而“邈在云山边”则是在描绘一种超然物外、隐逸于世的境界。
"烦君招衡门,为我致问言。"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请求,希望他们能够招摇过市,显露自己的才能,同时也为诗人转述他人的问候之词。
"万牛应莫回,世事如风烟。"
最后两句则是对于现实世界的一种感慨和概括,“万牛”可能象征着众多的事情或责任,而“应莫回”则在说这些事情都无法返回过去;“世事如风烟”则是在表达对世间事务的无常和易逝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