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雾诗

晓雾晦阶前,垂珠带叶边。

五里浮长隰,三晨暗远天。

傍通似佳气,却望若飞烟。

疏帘还复密,断栋更疑连。

还思逢乐广,能令云雾褰。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清晨雾气弥漫的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雾的形态、质感和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生动地展现出来。

首句“晓雾晦阶前”,开篇即点明时间与地点,晨雾笼罩,使得台阶前一片朦胧,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神秘的氛围。接着,“垂珠带叶边”一句,运用比喻手法,将雾比作垂下的珍珠,与叶片相连,形象地描绘了雾在树叶边缘凝聚的景象,既展现了雾的晶莹剔透,又突出了其轻盈飘渺的特点。

“五里浮长隰,三晨暗远天”两句,进一步扩展了雾的范围和影响,五里之内的低洼地带都被雾所覆盖,连远处的天空也变得昏暗不明,强调了雾的浓厚与广阔。通过“浮”、“暗”二字,不仅表现了雾的动态感和视觉效果,也暗示了雾的厚重与压抑。

“傍通似佳气,却望若飞烟”则从侧面烘托雾的美丽与神秘。雾在近旁时仿佛是吉祥之气的象征,而在远处望时,则如同飘渺的烟云,给人以无限遐想的空间。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雾的两种不同状态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既展现了雾的静态美,也体现了其动态变化的魅力。

“疏帘还复密,断栋更疑连”两句,通过描述室内与室外雾的变化,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室内原本稀疏的窗帘因雾气而显得更加紧密,室外的断梁在雾中似乎又连接了起来,这种看似矛盾的现象,实际上反映了雾的渗透力和模糊性,同时也暗示了雾的无形与无定。

最后,“还思逢乐广,能令云雾褰”一句,借用了古代传说中的乐广能够使云雾散去的故事,表达了诗人希望遇到能够化解眼前迷雾的人或事的愿望。这一句不仅增添了诗歌的文化底蕴,也寄托了诗人对于光明与清晰的渴望。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雾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美丽与神秘,也蕴含了诗人对于人生哲理的思考与感悟,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深度的作品。

收录诗词(121)

萧绎(南北朝)

成就

不详

经历

小字七符。南朝梁武帝第七子。武帝天监十三年,封湘东王。命王僧辩平侯景,即位于江陵。时州郡大半入西魏,人户著籍,不盈三万。承圣三年,西魏军来攻,帝尚于龙光殿讲《老子》,百官戎服以听。魏军至,帝犹赋诗不废。及城陷,为魏人所杀。在位三年,庙号世祖。帝幼盲一目,好读书,工书善画,藏书十四万卷,城破时自行焚毁。所作诗赋轻艳绮靡,与兄纲相仿。著作颇多,原有集,已散佚,今存《金楼子》及《梁元帝集》辑本

  • 字:世诚
  • 籍贯:南兰陵(今江苏常州)
  • 生卒年:508—554

相关古诗词

春日诗

春还春节美,春日春风过。

春心日月异,春情处处多。

处处春芳动,日日春禽变。

春意春已繁,春人春不见。

不见怀春人,徒望春光新。

春愁春自结,春结讵能申。

欲道春园趣,复忆春时人。

春人竟何在,空爽上春期。

独念春花落,还以惜春时。

形式: 古风

纳凉诗

高舂斜日下,佳气满櫩楹。

池红早花落,水绿晚苔生。

星稀月稍上,云开河尚横。

白鸟翻帷暗,丹萤入帐明。

珠綦趋北阁,玳席徙南荣。

金铺掩夕扇,玉壶传夜声。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赋得兰泽多芳草诗

春兰本无绝,春泽最葳蕤。

燕姬得梦罢,尚书奏事归。

临池影入浪,从风香拂衣。

当门已分馥,入室更芳菲。

兰生不择径,十步岂难稀。

形式: 古风

咏石榴诗

涂林未应发,春暮转相催。

然灯疑夜火,连珠胜早梅。

西域移根至,南方酿酒来。

叶翠如新剪,花红似故裁。

还忆河阳县,映水珊瑚开。

形式: 古风 押[灰]韵